-
1 # 做你的知心朋友
-
2 # 湖湘澤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無論《三國演義》小說還是電視劇都將此段刻畫的非常精彩,讓人感慨羨慕他們的君臣際遇。
個人認為主要有兩點:
1.急需謀士。
劉備是一個很好的管理者,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知人善任。但他並不是一個出色的謀士,在那個謀士輩出的年代,他的軍事才能並不突出。
在遇到諸葛亮,準確來說是遇到徐庶之前,他的境遇是非常坎坷的,基本沒有大勝,並且經常被當做棋子在用。
失徐州,降呂布,陷曹營,投袁紹,基本就是寄人籬下的狀態。
這一切,很大部分原因是劉備沒有一個軍事才能突出的謀士,雖然麾下有關張趙等猛將,但那個時代的戰爭,已經是謀略的戰爭了。
劉備是個不甘於寄人籬下的人,他的政治抱負是光興漢室,他一直以漢室後裔自居,就是希望拉攏一群同樣的人,為自己造勢,另外,在其輾轉多地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收買人心,營造口碑。
如果說,前期沒有謀士的原因是其知名度不高,盤子太小的話,那麼在他輾轉各地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名望,所以後面徐庶主動來投。
徐庶投劉備後的第一場戰爭就是大勝,讓劉備備感鼓舞。也明白一個真正的謀士對其實現抱負的重要性。
後來徐庶被曹操用計逼走,臨走時鄭重推薦諸葛亮,說自己的才能與臥龍相比,只能是螢火之於皓月。激起了劉備求才的決心。,所以多次拜訪,誓不罷休。
2.擺姿態
曹操與袁紹那時是謀士如雲,很多隱士有出仕之心,但一直在觀望猶豫。因為若投曹操等已經做大的勢力,擔心不能受重用,不能一展才能。
這也是劉備的優勢與機會,如果投劉備,必然會受重用,劉備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擺足姿態,三顧茅廬。
畢竟不管能不能請到諸葛亮,劉備求賢若渴的名聲一定會在謀士圈內傳揚開去,到時不愁沒有人毛遂自薦。
對劉備來說,這是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決策,作為那個時代的英雄之一,劉備當然會有這樣的眼光,所以三顧茅廬對他來說是必然的選擇。
-
3 # 赤子丹心16
劉備三顧茅廬,說明了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劉備本來可以強行俘獲諸葛亮。但是,強人所難不是劉備的性格,在費盡周折後前途始終迷茫的他,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加上司馬徽所言,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更堅定了劉備重用諸葛亮的決心。三顧茅廬是劉備以最大誠意打動了諸葛亮。在當時劉備的實力與天下各路諸侯有極大懸殊。然而天下英雄豪傑陸續投入他的帳下,這說明了劉備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他的團隊才是眾望所歸的英雄用武之地。
回覆列表
三國時,劉備三顧茅,說明了劉備對孔明的高度重視,也是劉備思賢若渴的表現。廬三顧茅廬【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示例】: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