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哭嫻寶
-
2 # 文字愈
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年齡,對於幼兒來說,正值對外界的探索時期,很多孩子不願呆在家裡,一旦帶到戶外就非常開心聽話。其次,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緒,比如,得知爸爸媽媽外出沒有帶自己一起,那麼發脾氣也是情有可原的。最後,孩子生性好動,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約束評判他們,多找一些適合親子游戲的活動來陪伴孩子,引導他們的興趣,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你就會發現孩子其實是很懂事的
-
3 # 杏仁麻麻育兒筆記
小孩子摔杯子,一個很常見的場景,大人普遍的反應是,對孩子說,不許,不要,但九成的孩子不聽。不是孩子不聽話,是大人的教養方式要調整,比如:
大人:和杯子說再見!
孩子:不要,要杯子回來。
大人: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也很難過,我可以陪你難過一會,然後一起跟杯子說再見。
孩子:杯子怎麼才能再回來。
大人:回不來了,大人跟你說杯子摔就會碎,你不相信,現在你看到杯子真的碎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
同時,你還可以撿起來一片玻璃碎片,找一張紙,在上面劃一下,告訴他,這個碎片像他打針的針頭一樣鋒利,可以輕易劃破面板,如果杯子碎了,你去拿,它就會劃破你的面板,比打針還疼,如果碎片進入身體,我們還要去醫院打針,上藥…
真實的案例是,這個孩子接下來跟杯子道別,但又琢磨著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杯子,大人拒絕了他,因為再買還是會被摔碎,孩子卻承諾,再也不摔杯子了,而且成為家中杯子的守護者,他記住了,摔杯子很可怕。
所以養育孩子不是簡單的不要不行就可以讓他聽話的,他需要一次真切的感受,用他能聽懂的語言,告訴他為什麼不行,如果做了會有什麼後果。
-
4 # 未晞財錄
我娃今年兩歲多,就是不聽話,會說話了,有自己的喜好,調皮搗蛋很不聽話。鬧脾氣,我甚至打了孩子手心,真是我也很無奈很生氣。就是持續下去不是辦法。最後我調整自己,娃娃越來越講道理,可以溝通了。我是這樣做的:
1. 調整心態。意識到這是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表達自己。於是我不再對孩子生氣。
2. 態度溫和。無論孩子怎麼鬧脾氣,我就不生氣,至少做到不對孩子發脾氣,不打孩子。
3. 耐心引導。孩子情緒不穩,鬧脾氣太厲害,我就讓孩子冷靜冷靜,不理她,保證安全就行。待孩子安靜了,要撒嬌,我就好好和孩子說話,耐心講解,告訴她如何不對,應該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開始孩子也不聽,就頂嘴,不行,不要什麼的。我也不生氣,說一遍就不再說。擁抱娃娃,哄一鬨。
4. 關注孩子需求與安全感。每次孩子鬧脾氣,我都溫和以待,耐心引導。適當擁抱,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最後,孩子聽進去我的教導,發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少,耍賴時間也越來越短。好好說,孩子會聽的。看,我娃瓶的玩具,拼不對,不需要批評,拼成這樣,我覺得也好可愛。
回覆列表
可以給他制定一個規則,如果出門在外哭鬧,或者是當有客人在的時候不聽話,可以把他帶到一個沒人的地方,給他講道理,讓他明白自身的行為是錯誤的,然後在給他一個擁抱,這樣既鼓勵了他又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