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北向前
-
2 # 使用者5138915598033
八十年代正是前三十年耕耘播種後的收成期,人們的觀念道德人文還是積極團結友愛互助和進取中。所以那時整個社會都顯示出一種歡慶的局面。雖然也有一部份待業人員的騷動但對整個局面影響不大。
-
3 # 望海老人3
五六十年代的人,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團結奮進,戰勝困難,幹群關係也很好,全華人民團結一致為建設社會主義努力奮鬥!基本上都沒有私心雜念,官民一條心只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
-
4 # 有李走遍天下
提這問題有點莫名其妙,估計題主都不知道,八十年代是指八零年至八九年一共十年時間,這十年中國變化太快了,前後也有巨大的差別。
應該說八五年之前,儘管已經文革結束多年了,不搞轟轟烈烈的全國性運動了,但是,人的思想還是比較僵化,一些政策也不是太明確,那時候農村責任制在有的地方已經開始,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包括領導在內的人還是在猶豫,這種情況一些電視劇就有很好的體現,建議七零、八零後的小朋友看看《黃土高天》、還有最近的電視劇《大江大河》,那裡邊的劇情很好地反映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如果有的朋友覺得那是洗腦,可以看一看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這可是當年獲矛盾文學獎的作品,一般人認為,這部作品,是解放以來描述中國社會某一階段,最深刻的長篇小說之一。如果評解放以來最有影響的長篇小說,它一定名列前茅。
以上說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描述八十年代或者以前的社會狀況,屬於基本上能吃飽飯了,各種物資供應儘管還處於雙軌制狀態,但是,產品越來越豐富,票證越來越少,華人對生活有了盼頭。
那個時期華人還是比較貧困。城市中的改革還沒有開始或者只有少數企業家在探索工廠改革的路子。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計劃經濟還是佔主流,農村還是實行部分“糧食徵購,部分超購加價”的政策,只不過徵購部分比例逐年減少,超購加價部分比例逐年增加。
真正的變化是八五年之後,農村取消了糧食統購通籌,工廠慢慢取消了計劃經濟,農村不少勞動力進城,工廠實行責任制。深圳取消了糧票,那是解放以來第一次不需要嚴格控制糧食分配計劃的開始,可以說那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否則,農民進城打工,還需要揹著糧食,就憑這一點,就堵死了農民進城的路。
所以說八十年代,是華人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儘管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沒有人否認,那是中國開始變化的年代,一個再也不擔心吃不飽飯的年代。
回覆列表
你是八十年代的人嗎?
是,你就有說話的權利。不是你就沒有發言權 。
至少我是。
現在要問的是,八十年代什麼被誇大了?
那個時候戶口還是很值錢的一個東西,供應卡片特別吃香,糧票還有用。
開始有肉吃了,有酒喝了,請客就成風了。
農貿市場來了,農村大集市場出現了,人們的經商意識被激發。
那個年代的人非常淳樸,雖然沒有多少文化,能幹事,不講條件,講感情,重視親情。
我非常懷念那個年代,想起來就感覺真好。
李連杰的《少林寺》給我們帶來了多少美好的回憶,可惜,他老了,也有病了,這一點讓我們非常失望。生命無常,無論你多麼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