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地領域資訊

    本人家鄉,湖北隨州三里崗香菇之鄉。官方認證香菇之鄉有四個地方。我們家鄉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每年種兩次香菇,每次香菇出3批。不出香菇了,就把這一批放到水裡泡下,再拿出來。過段時間可以出第二批了。第三批結完,那麼菇棒壽命也就到此,菇農就會當柴火用了,冬天也可以燒火爐。

    種香菇對生態破壞比較大,因為需要用到材料樹。現在我們那裡百分之八十人都種香菇。山上的數木需求遠遠不夠。所以到外地買樹材料。

    香菇接的花紋好,又叫花菇。比普通香菇貴2——3倍的價格。香菇,花菇,的產量直接與環境,和溫度Sunny有直接的關係。所以種香菇不斷有技術,還要有好的環境和天氣。並且要有經驗的菇農,才能提高產量,結出好花菇。

  • 2 # 劉二弟

    一是轉色管理不當有的菌棒因受光較強,空氣過於乾燥或翻動次數過多等的影響,往往轉色過深,形成較厚的甲狀菌皮,導致出菇困難。預防對策:轉色期間,菇棚溫度保持18-22℃,相對溼度55-75%,且維持散射光照,減少翻動次數,不需要翻動時切忌千萬不要翻動。菌皮過厚的菌棒出菇時應透過菌棒浸水後蓋膜提溫方式軟化菌皮,再刺激出菇。

      二是菌棒菌齡積溫不夠 養菌溫度不適,菌棒菌絲培養管理不合理,有的是提前刺孔增氧促熟,在有效菌齡積溫不足,菌絲積累的營養物質不足,不出菇或出假菇(畸形菇)。應對對策:將菌袋置於20-25℃條件下繼續培養,或把菌筒堆積起來,覆蓋薄膜提高堆溫,促使菌絲繼續後熟發育。

      三是培養基內的水分過多或過少,培養基內水分太多,培養基內缺氧。水分太少,菌絲生長沒活力,菌棒的含水量不適直接影響到原基形成,子實體分化和發育。應急對策:可採取強制通風,適當補水調節菌棒的幹、溼度,有針對性的催蕾出菇。菌袋越夏菌棒完成轉色後,於6月下旬進入越夏管理,到8月下旬結束。越夏的關鍵在於儘可能降低菌袋溫度,保持菌絲的活性。

  • 3 # 揮筆寫童話

    香菇種植菌棒採摘一次後,就不能出菇,這是栽培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其導致原因如下:

    第一,先天不足,必留後患:栽培時,培養料配比不合理,營養成分不足,導致菌種發菌的菌絲弱,出菇時產量低下;如果氮源物質超標,菌種的氣生菌絲旺盛,極易形成老菌皮,影響香菇轉色,造成出菇困難。

    第二,菌袋有汙染,內潛蟲禍害:菌棒採收一潮菇後,菌絲活力變弱,菌棒發菌時的微小雜菌,慢慢強勢起來,抑制香菇菌絲的生長,再加上環境汙染,菌袋最易滋生蟲蠅,尤其肉眼難辨的小紅蟲,更容易使菌棒變軟腐爛,這樣菌棒是不可能出現二潮菇。

    第三,菌棒缺水,難現菇蕾:香菇的菇體生長,靠菌棒內部的含水量供給,外部環境靠噴水增加相對溼度,才能培育出來朵大肉厚的蘑菇。栽培者都知道:在採收一潮菇後,菌棒變得很輕,其中的水分被吸收殆盡,菌棒缺水,也極易造成現蕾困難。

    因此我提醒大家在栽培香菇過程中,要選用優質菌種如801等,嚴格按配比拌料,菌棒滅菌要徹底,接種要無菌操作,培養菌袋時,掌握寧低溫,勿高溫的原則。出菇前環境殺蟲滅菌最重要,採收一潮菇,往菌棒中及時補充水分,才是獲得二潮菇的關鍵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營如何選擇營地?如何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