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
2 # 吉林有色風
明代的“太監”學校?
朱元璋13年,1380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後,皇帝朱元璋集相權、軍權於一身。但以他一人之力日理萬機是不堪重負的,於是他打破了自己制定的宦官不得參政的戒律開始重用宦官。以後到“靖難之役”朱棣做皇帝也曾得到宦官的大力內助,朱棣即位後開始重視宦官,特別是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定了東廠,該組織以宦官為主,從此宦官的權勢超過了一搬的大臣。可是當一些識字的大太監死了以後小太監不會寫字,很難接替相關的工作,於是在1426年在皇宮內正式成立了“內書堂”作為專門培養太監的學校。歷史上也就有了第一所宦官學校。
明代宦官亂政的局面一度十分嚴重,但是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實際上對於宦官集團的管控十分嚴格,且命令規定宦官不得干預政務,從教育途徑上切斷了宦官參與政事的可能性,那麼,這一局面是如何改變的呢?
宣德帝
清政府監修的《明史》有記載:“太祖制,內臣不許讀書識字”,明初宦官僅僅是為皇室服務的奴僕,本不可斷文識字。顧炎武《日知錄》言:“我太祖深懲前代宦寺之弊,命內官不許識字。永樂以後,此令不行。”根本原因在於,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期間得到了南京內宮中不少宦官的幫助,獲悉了很多相關情報,這使得朱棣耳目靈敏,也是後來起兵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永樂帝以後,宦官一度十分活躍,鄭和就是其中一例。
明代宦官銅像
到了宣德以後這樣的現象更加普遍。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宣宗正式設立內書院,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由翰林學士教導宦官研讀《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其功課:背書、號書、判仿。名臣錢溥、宋琰、陸深、嚴嵩、徐顯卿等人皆曾任教於此一機構。內書院的學生則是選內官中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學習,自此成為常制。也有學者論證稱內書院的誕生應該可以追溯到永樂末期,朱棣在位晚期就已經有這樣的教育機構正式執行。但實際上內書院真正的成立時間並不是最重要的,其真正的歷史意義在於,內書院的誕生,宣告了明代最高統治者對於宦官政策的大轉折,自洪武以來對宦官嚴格管束的“祖訓”被徹底顛覆。
《酌中志》書影
宦官劉若愚的《酌中志》記載了宦官們的學習情況:“皇城中內有學問,讀《四書》、《書經》、《詩經》。看《性理》、《通鑑節李》、《千家詩》、《唐賢三體詩》。習書柬活套,習作對聯,再加以《古文真寶》、《古文精粹》,盡之矣。十分聰明有志者,看《大學衍義》、《貞觀政要》、《聖學心法》、《綱目》,盡之矣。”此外,《說苑》、《新序》、《五經大全》、《文獻通考》、《三國志通俗演義》、《韻府群玉》等書也都是內書院偶爾可以見到的圖書。可以見得,內書院的教育並不熟徒具形式,使得宦官集團中相當一部分人擁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也使得宦官可以閱讀奏章瞭解典章,走上了奪權亂政的道路。
參考資料:
劉若愚:酌中志
孟森:明史講義
梁紹傑:明代宦官教育機構的名稱和初設時間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