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方歷史觀

    “御門聽政”這個行事方法並非是康熙帝創立,在清朝之前就存在。明朝時期,朱元璋就把朝會的地點設在了奉天門前廣場之上,在那裡聽取彙報,處理政務。所謂的“御門聽政”,就是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一個規定的時間,皇帝親自主持的朝廷會議。

    在清朝,康熙帝時期,“御門聽政”一般是在乾清門舉行,但是地方也不算固定,有的時候,康熙帝在其他地方,比如在夏天,康熙帝在瀛臺這個地方避暑的時候,“御門聽政”的地方也就設在瀛臺勤政殿了。

    在清朝時期,康熙帝之所以舉行御門聽政,是因為康熙帝本人比較勤於政務。再加上在康熙帝時期,清朝內部還不穩定,而且康熙帝的掌權之路也比較曲折,在康熙帝親政後,擒鰲拜,收歸權力,又有著“平三藩”這樣的國家內部戰役。

    所以,對於康熙帝來說,舉行“御門聽政”,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方式,並且國家的局勢也使得康熙帝必須去透過這種方式去廣泛的處理政務,不能放鬆。

    而對於皇帝而言,御門聽政並不是核心的一種決策形式。皇帝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圈子,一箇中樞的決策機構,比如清朝的軍機處。

    雖然如此,但御門聽政這個制度對清朝的崛起還是有著作用的,因為“御門聽政”本身就是勤於政務的皇帝做事的一種方式,若是皇帝重視“御門聽政”,就說明他對國家發展是重視的,畢竟在御門聽政中皇帝所做出的決策是作為政令去實行的。

  • 2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御門聽政其實早在漢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但是未形成規模,至朱元璋才逐漸形成慣例,其整體發展脈絡是漢唐萌芽,明朝推動,清朝形成制度。

    所謂御門聽政,就是皇帝到奉天門(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地點,清朝的時候不侷限於乾清門,後來根據情況和季節變化,乾清宮西暖閣、懋勤殿、西苑瀛臺勤政殿,以及暢春園澹寧居等,也都分別成為康熙帝御門聽政的場所)主持朝廷會議,聽取各大部的工作彙報、商議決定、會辦問題,釋出諭旨等,也就是現在的現場工作總結會辦會。

    該制度對於大清發展有何作用,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暢通了上傳下達的溝通渠道,便於政令的落實和執行。因為參加御門聽政的規模大,不同等級和不同部門的官員都在參加之列,這樣有利於聽政會上問題和精神的即是傳達,能夠加快一些政策措施的貫徹執行,提高工作效率。

    2.強化了官員的管理,促使其更加勤政。就如同現在的會辦會一樣,聽政會必然會涉及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各部在彙報工作時,對於那些成績差、問題多、矛盾大的部門官員,當著眾多同僚的面,是必會非常下不來臺,況且皇帝也會對其進行嚴厲批評。其實御門聽政也是對大臣們起到一種震懾作用,使其更加的勤政。

    3.御門聽政是封建統治者自我標榜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御門聽政商討之事多是一般普通之事,不可能涉及到秘密和核心問題,關鍵問題的處理還是在統治集團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幾個大臣之間商討。所以,御門聽政實質上是皇帝自我標榜勤政廉政,一心為民的一種手段而已,向天下人展示其兢兢業業的良好形象,更好地維護其統治地位。

    雖然是一種形式,但是其對維護大清中央集權統治地位,強化官員隊伍管理,治理國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也不能過於誇大其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泡水降血糖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