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就去繼續活
-
2 # 杏林中人
首先來簡單的認識下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自我評價過低、興趣廣泛下降、意志行為明顯減退的心境障礙,嚴重者有自殺傾向,這是由於患者認為自己失去了價值,認為活著沒有意思。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背景下,治療抑鬱症不單單是抗抑鬱等藥物治療,體現人文關懷,讓患者儘早迴歸社會。
人際關係心理治療:對於症狀較輕的患者適用,由於患者喪失了社會角色及部分功能,不能履行正常的義務,透過心理治療師干預往往會比抗抑鬱藥物起到更好的療效。
家庭及婚姻治療:抑鬱症患者經常有婚姻及家庭方面問題,這種影響是雙向的,家庭成員如另一半,父母,子女都會對患者產生影響,如果家庭關係和諧,對患者予以更多的支援,相反家庭裡各種不良因素,如離婚,家人不積極支援患者,會導致患者病情復發甚至加重。
認知和行為治療:透過治療師干預,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觀念,如糾正過分自負,建立興趣等是能夠減輕患者情感上的壓力,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減少復發,效果較差。
物理治療:適用於嚴重的患者,如有自殺危機等,適用電抽搐等有很好的效果。
藥物治療:各類抗抑鬱藥物,這裡不一一列舉。
我是差點瘋了的曾經抑鬱人,不是病人。抑鬱之路走了十幾年,按道理我該很有經驗誇誇其談說辦法。可是我無奈的說沒辦法。那條抗爭的抑鬱路太難走了。抑鬱不是病,是信仰的倒塌,沒了信仰誰能活?簡單說要想好,就到一個簡單純樸地方,沒有富足物質,餓了自己想辦法,像動物一樣生存。在艱難生存裡,會暫時忘了思想糾葛,無數的暫時,無數的小經驗,能堅持到一定時間,就自然瓜熟蒂落般的好了。抑鬱能好,看個人抗壓能力。抑鬱不是病,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煎熬歷程。對抑鬱的人給自然的笑臉,給什麼都不是事感覺。有條件的放到大自然裡吧,自愈可能性大。整天關在水泥房子裡,真不是好事,因為更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