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歲月聆
-
2 # 96182776244
多往前看!只要想一下,抑都症我都戰勝了,還有什麼困難我不能克服?其實,說到底還是應該有信仰。如果你信佛教,佛祖會教你放下;如果你信基督,上帝會給你自信;如果你信伊斯蘭教,真主會讓你活得充實;如果你相信有神明,上蒼會讓你多行善事,安身立命……總之,多讀一些哲人的書,從中汲取一些思想。我就不斷的從《道德經》中學處世,從《破窯賦》中找慰藉。快樂與否,全都是自己的想法兒。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其實對我來說,抑鬱症還是需要自身強大。
類比與身體疾病大家想一想,比如是感冒了,先是自己調節,不行了就吃藥吧,吃了萬一沒效果,就換,弄來弄去好了,那也就當個空氣過去了。
但心理疾病不一樣,因為那是心理,是思想上的,而並不是客觀上的身體好了,是主觀上的,主觀上的精神狀態。所以兩者類似但不類同。
為什麼會復發?復發對於任何一項疾病都是有機率的。心理疾病更是機率大。
說到底,藥到了,病沒除。為什麼這麼說,有些疾病是這樣的,需要藥物控制。但不同點每個疾病都有,舉個栗子:
把疾病當成個小人,病好了由他心情來定吧。
普通的疾病(單指身體疾病無關於心理)的小人更容易滿足,他收到身體發出的訊號,便確定了“我的病好了”,接著你的病就好了。
心理的疾病的小人更難對付,但你只需要告訴你自己,前面的小人只是一個概念,遵從組織的命令,這個小人,不一樣,遵從你的命令。你真的願意好了,藥物控制加心理自己調節,就會好。
綜上所述,兩個小人的區別就顯而易見了,有些朋友也看出來了,小人其實就是一個概念,其實是你的內心。
我們為什麼要吃藥?我自己認為有以下兩點:
⒈藥物可以防止你無法控制的情緒低落。
當抑鬱症已佔據身體的時候,有時你無法控制,不要問什麼為什麼我情緒不好,心理疾病就是如此,你沒辦法控制,但你除了掙扎,還可以接受。
⒉藥物可以幫助你重新找到情緒向上的那一個點。
你會對幸福感的要求降低。你變得很容易滿足,比如早上醒來,躺在床上,感覺自己休息的不錯,一天的開始要好好利用,感到無比激動時(哪怕你並不休息的好)。
如何防止不復發、不對它產生牴觸、恐懼心理?重頭戲來了。我可以給你以下方法:
①微笑10秒:今天我剛剛看到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你的表情可以感染你的情緒,哪怕你的表情跟你所想不一致。
微笑讓人愉快,怒視讓人憤怒,皺眉讓人鬱悶。
②找個時間放鬆自己:如果是學生黨,可以挑在週六,半天一天隨意(最好以睡覺為界限,午覺也算,因為睡眠可以自動整理之前的資訊,是改變狀態的開關),這段時間裡,你大可以懶在床上、趴在桌子上、泡在熱水裡。想怎麼享受就怎麼,但注意不要過度。你最好做一些小事,比如在Sunny下看風景、修建植物、給自家寵物做個愛心餐......這會提升你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