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的區別是:

    儒家以“人倫”為治理天下的核心;

    道家以“天倫”為治理天下的核心;

    法家以“權變”為治理天下的核心;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的聯絡是: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都脫胎於三皇時期植根於天地的易道思想,他們都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階段對於如何匡正天下這個問題的回答。

    簡單解釋一下正統的華夏思想文化的源流吧,這樣才能把這個問題徹底搞清楚。

    華夏思想文化源流簡述

    華夏的思想文化,起源於伏羲。

    伏羲以前,華夏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樣,以漁獵採集為生。透過漁獵採集,獲取的食物是有限的。

    伏羲觀天,發現了天地執行的規律,總結出河圖洛書八卦的象數模型,透過掌握天時,進而掌握了農時,二十四節氣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這一時期的社會治理思想,被總結為道家思想。

    《道德經》便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資源極大的豐富,原本平等的社會分工帶來了階層分化,階層的分化帶來了資源獲取的多寡,進而帶來了階層的固化。天下為公的社會基礎不再存在,人人為私的現實使得天道思想不再具有執行下去的社會基礎。於是黃帝垂裳,到周公制禮,孔子立教,以禮樂為核心的效法天倫的人倫思想逐漸大成,社會脫離了天然的秩序,聖王們以人開天,以人倫治天下。

    這一時期的社會治理思想,被命名為儒家思想。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西周末期,由於分封制的固有缺陷和外族入侵,周王室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都逐漸衰微,用以約束諸侯的“禮教”工具失去了社會基礎,諸侯坐大。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頻繁戰亂,孔子的仁不可得,孟子守義,孟子的義不可守,荀子化性起偽,然而,荀子也沒有能夠守住最後的“禮”的底線。最後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是循名責實的法家。

    這種秦賴以統一天下的治理思想,被命名為法家思想。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秦二世而亡,法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在漢朝得到了反思,於是漢初採取了輕徭薄賦的道家之治,然而,天下早已不復道家治世的社會基礎,漢武帝昭董仲舒,由董仲舒主持創立漢儒思想體系,從此秦朝發源的國家治理模式逐漸成型。

    這就是內儒外法,也可以說是內聖外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學生藝術鑑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