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中思

    不光是中小學生出問題,連走進大學走向社會的人也出問題。之所以會這樣,是與教育的定位有關係的。本質的本原的教育是育人的,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而學知識則是次要的,是通過育人使受教育者打好做好人好公民的基礎,是使受教育者成為不會出問題的好人好公民的。但我們的教育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被定位在了只教知道就行了的知識上,因為知識可以轉化為分,可以轉化為高分,可以轉化為高考分。於是為了這些個“分”,我們的教育把育人本質和育人功能完全摒棄了,只教知道就行了的知識了。教育不育人,作為教育物件的人能不成問題嗎?!不僅在學校會成為出問題的孩子,走上社會後,也會成為出問題的人。貪官汙吏是這樣的人,搞傳銷的是這樣的人,搞電信詐騙的是這樣的人,吸毒販毒的是這樣的人,剝奪他人生命的人是這樣的人,傷害他人身體的是這樣的人,侵犯他人財產的是這樣的人,不講誠信的刷單刷屏的也是這樣的人,……。所以,不僅是教育要反思的問題,而是要根本變革的問題,是要回歸育人方向的問題。

  • 2 # 老孔在家

    孩子總出問題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應該反思?

    其實,自有教育以來,我們的教育總是不停的進行反思。教育指導思想、教育方法乃至教材……都在反思的路上。

    當然,社會關注是好事,促進教育不斷更新思路、不斷調整,教育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是主旋律。

    勿庸諱言,孩子總出問題,也證明教育是存在問題的。

    首先,教育發展考慮較多的是群體需要,對獨特個體的發展提供資源是個短板。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教育給予獨特個體的發展需要提供的資源是有限的。

    在現在的城市,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人數都超千人,每班都有50幾個學生,低於50人以下的班級為數不多。所以,對每個孩子都給予關注想法是好的,但教師卻很難做到,因為一般來說,每名教師都至少要教兩個班,面對超過100名學生。除了成績特別好的學生或特別差的學生,老師特別關注外,其他中間層大部分學生都只能以群體來對待。所以關注不到,孩子頻出一些問題,也就可以預見。

    其次,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孩子表現出來的不適應,出現一些問題也就在所難免。

    孩子是家庭的寶貝,在學校只是普通的學生。不被關注或力求關注之間有落差,是出現問題的一個原因。家庭寬鬆氣氛與老師的嚴格要求這也是一個衝突。

    第三,教育的功利性表現,對有個性的孩子是存在衝擊的。

    當然,自有教育以來,教育就存在功利性的一面。“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歷來被人讚頌,歷史關注的重點在這七十二個賢人。孩子送到學校,家長有功利性需求,總希望他成才。老師從事教育,也盼望教出好的成績、好的學生。

    問題在於,在升學壓力面前,成績成為唯一追求的目標,急功近利,帶來的問題就大了。正是追求成績這一點,雖然老師和家長有共同的要求,但一旦孩子在這方面未達到兩方面的期望,孩子出問題的機率就大很多。這也就成為出問題的一個重大因素。

    當然,解決之道也是有的,但限於篇幅,本文也只能提出幾點粗淺的希望。一是,隨著教育的發展,關注孩子個體的成長越來越成為教育界的共識,老師的觀念應該隨著改變。二是,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也能徹底改善大班額的情況,老師有更多的精力全面關注孩子。三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出路,不再是千軍萬馬擠高考獨木橋,升學壓力小了,也為更多獨特的孩子提供更廣的發展機會,出問題的機率也就變小了。

    以上只是本人的粗淺看法,希望批評指正。

  • 3 # 上頭派掌門

    教育不是萬能的:孔門弟子三千,賢人不過七十二,有名的也不過那幾個。耶穌呢,最後也沒能教好猶大。

    沒有完美的教育,任何教育制度下,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換句話說,人原本就是各種矛盾的集合體,教育要做的是解決問題,以及避免問題的出現,進而塑造人格,培養人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材有大小,用有大小。學校畢竟是學校,評價方式相對單一,自由度也比較有限。

    再者,學校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政治意志、人文、風俗、家庭教育等都會對學校教育產生各種影響。

    以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例,家庭因素、學生性格、學校管理、情感問題等都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從社會大環境來看,成年人也一樣,壓力山大,心理問題增多。

    教育需要反思,時時需要反思,需要不斷修正。問題是,我們首先得想明白,教育的權柄到底在誰手裡。反思,都是有益的嗎?未必。朝著正確的方向反思才可能出真知,反思的方向錯了可能還不如不思。

  • 4 # 師訓無憂

    學生出現問題,肯定是已經出現了問題,有原因的,具體是學生、老師、學校,還是家長,我們應該出現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和初中奉行九年義務教育,在此期間學校不能開除學生,一些不良少年因義務教育的“保護傘”得以在學校繼續讀書。而學校和老師又面臨批評難的問題,“老師不得體罰打罵學生”。所以通常學校會將這些孩子邊緣化,造成問題學生變本加厲,更加不服從學校管理,嚴重的還會發生”校園霸凌“事件,給學校和其他學生們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依法治學,對問題學生應該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處理,不能把學生的責任推到老師和學校身上。中考制度的實施意味著孩子們在高中擇校時就被初步分開層次,成績好的進入重點高中,而成績差的則一窩蜂進入了普通高中。所以家長們希望學校把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作為重點去抓,但是“快樂教育”、“減負”、”不得批評“等等這些口號壓得老師們喘不過氣。學習是苦差事,孩子們天生有很強的惰性,如果沒有強硬手段要求便會放任自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學校就把孩子們順利畢業作為辦學理念,與家長的期望大相徑庭。但是家長作為孩子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不能僅僅把孩子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出了任何差錯都是老師和學校的事。在孩子出問題以後,家長們是不是也應該自我反思,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沒有做到位?與孩子做朋友並非放任其不管,而是以更親近的身份接近孩子,瞭解其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改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一些父母因為孩子逆著自己就強烈打壓他們,要求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此一來就會忽視孩子的真實需求,將孩子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這個階段的孩子不能採取強硬手段去教育,有研究表明,低聲細語的方式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家長們應該以欣賞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孩子,通過鼓勵和肯定,使得孩子們不斷積累自信,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說了這麼多,教育孩子的根本還是在於父母,作為家長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當好孩子的榜樣,用實際行動教育和引導孩子,而不是整日無用的說教。只有自己的境界達到了,才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固執的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更好的實施教育,孩子們自然就走上正軌了。

  • 5 # 現代諸葛亮才寶

    學生總出問題,其實這裡面的問題包含兩個板塊,一個是家庭教育,一個是學校教育。

    大部分原因處在家庭教育上面,就是內在因素。

    少部分原因是在學校教育,也就是外在因素。

    教育嘛,肯定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所以改變是必須的。

  • 6 # 王曉斌29

    一 、找出問題

      1、基本情況:程俊,一個多動沒有約束力的孩子,淘氣中透著可愛,智力、做事無持續性,我行我素,從不記住老師的話。但我觀察瞭解,這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是有意而為之。有些時候,這孩子不自覺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為,注 —— 唐惠蘭意力嚴重不集中,屬於多動症。

      2、具體表現:

      (1)不管是什麼時候,即使是很嚴肅的時候,他總是自言自語的在說話,好像周圍什麼也沒有,自己陶醉於自己的天地中,不尊重老師。

      (2)對學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視無睹,對學校的一切活動似乎都不感性趣,不愛學習,各科成績不理想。

      (3)課堂上總不停地在書上,課桌上畫呀畫,老師提醒他只能安靜1分鐘,自制能力差。

      (4)叛逆不聽講,較懶惰,與同學關係不好。

      3、教學背景:孩子是父母的全部精神寄託,對孩子太過溺愛,一切滿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較任性,在家根本不聽媽媽的話,父母感到束手無策。現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學後丟下書包就玩。

      4、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環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縱、天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問題是從童年的家庭成員關係的覺察開始的,父母分離對他造成很大傷害。從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愛護,使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視,

  • 7 # 松鼠愛學習

    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出問題是偶然中的必然,另一方面教育是一個過程,每每回顧總能發現種種不足和遺憾。

    學生為什麼會出問題

    學生出問題有大有小,性質不同。有的學生是學習出現問題,老師講課時昏昏欲睡,考試答題時一塌糊塗;有的學生是心理出現問題:性格孤僻,和同學們格格不入,行為怪異且有暴力傾向;有的學生是行為出現問題:自律能力低下,還拉幫結夥違反校規校紀。這些孩子就是老師和家長們眼裡的“問題學生”。

    難道孩子們是帶著這些“問題”來到這個世界的嗎?恐怕不是這樣的。那他們為什麼會演變成這個樣子呢?我想多數人心裡是有答案的。無非是因為惡劣的家庭關係,或者是在學校交到了“不良朋友”。這兩個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拿發生在身邊的例子來說,鄰居家的小女孩在小學之前一直活潑可愛、溫柔善良。到了小學,因為家裡父母關係惡化,導致孩子越來越少言寡語、壓抑孤僻,最後甚至發生了自虐、自殘的情況。這就是受家庭影響產生問題的典型例證。

    誰最應該反思

    有的人認為,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最長,一旦孩子出現問題,學校和老師必須負責。可是,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問題發生的誘因真的在學校嗎?這是不一定的。我們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如果家長沒有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具有安全感的成長環境,不能為孩子的成長樹立榜樣,孩子就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學校和老師只是來輔助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家長負責孩子的成人教育,學校負責孩子的成才教育。

    家庭教育最重要

    教育並不單單是學校的教育,一直陪伴孩子的家庭教育和時時滲透的社會教育也會對孩子形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說,教育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既有積極向上的指引,又有消極負面勢力。如果孩子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沒有形成基本的人生觀,就有可能受到消極因素的影響,逐漸演化成為所謂的“問題學生”。因此,在這個大的教育體系中,一定要正確地找到主線和根本——家庭教育。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後盾,是幫助孩子抵禦消極因素的重要武器。一旦孩子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一般就不會再出現什麼“問題”。

    總之,孩子出現問題後,反思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從源頭開始改變,用科學的方法逐步解決孩子的問題才是最佳的答案。

  • 8 # 燕山箴言

    是的。教育理念出了問題,學生就總出問題。

    反思一、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是品德,是師德;業,是學業;惑,遇到的問題。如果老師做不到這些,卻讓學生做到,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配為師。教者無能,學者自然是蠢才、廢材。所以,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再教學生"一碗水。"

    反思二、許多學生得了失眠、抑鬱的毛病。

    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作業負擔過重。解決辦法很簡單:減輕作業負擔。各科都要精減作業量,不要多而雜,要少而精。給學生點自由空間。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各種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反思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

    學校、家庭,教育目的南轅北轍,學生在校園裡接受的是為中國夢而學習,在家庭卻接受了為掙錢活著而學習。動力不足。

    還有早戀、早期教育問題;厭食、厭學問題;師生關係緊張;師腐等問題,都應該從教師自身找原因。

    反思,是思考一下自己的作為是否合乎有關法規?從教書育人的大局出發,完成教師神聖的使命。

  • 9 # 天天向上的頑童

    現在的學生出現惡性問題的頻率似乎高了,其它問題也頻頻出現,有媒體擴散速度快的原因,當然,我們的教育也要反思。

    以前的教育法律法規並不健全,對學生的保護力度也不夠,教師的各方面素質也沒有現在這麼高,為什麼問題沒有這麼多呢?

    據我個人的理解,教育從來不是學校一家的事情,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以前的學生、家長和教師相對單純質樸,社會風氣相對淳樸,學生和家長敬畏老師,老師和家長基本處於同一戰壕,容易形成合力,老師能和學生交心。這樣,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做到學生心裡,很多問題在露出苗頭時就被化解了。所以,出現問題相對較少。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孩子通過網路等媒介,接收到大量蕪雜資訊,容易收到不良影響。和家長老師就像兩個世界的人,家長和老師與孩子們溝通不暢;家長受網路上一些輿論影響,與教師產生隔閡;教師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無法沉下心來,像以前的教師一樣,苦口婆心地與孩子們溝通。

    學生忙,家長忙,教師忙 ,但都忽略了一點:教育是心靈的教育。“無心”的教育,必然導致一些防不勝防的問題。

    所以 ,面對頻頻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反思,家長要反思,整個社會都要反思。

  • 10 # 心晴一號

    人的一生,離不開三大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我稱之為搖籃教育。搖籃教育是基石,要全要細更要穩,家人尤其是父母的身教遠遠重於言傳。只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Sunny和適宜的水份才能利於幼苗的健康成長,其中亦不乏除蟲修枝剪葉一一即心靈的化育。其次,就是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是以面向全體為主。成功的學校教育仍離不開搖籃教育,它需要有效的配合即協作。最後,就是步入社會教育。即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而社會又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大染缸”,適者才能生存。適者,其關鍵而在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

    學生總出問題,責任不在一方。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都該反思反思。及早發現,及時解決,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 11 # 寧靜四季

    學生總出問題,我們的教育當然應該反思,這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事物本來就是在反思在矛盾中進步發展的。

    一、家庭教育的反思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家庭個體受到衝擊。家庭教育理念在悄悄改變,以前是不管不問孩子瘋長,現在是事無鉅細孩子溺愛。當然這是個別現象,不代表家庭教育的全面,但正是個別現象會引發後續問題,影響家庭教育發展。

    家庭教育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特點,多跟人交流,家長建立正確的育兒理念。不要偏激,不要盲目,多瞭解孩子心理,多瞭解孩子在學校在社會上的交往環境。孩子出現問題時,比如在校與同學發生衝突,家長要問清事情原委,找老師瞭解情況,切莫獨斷專行強硬處理,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二、學校教育的反思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一所好的學校造就人生幸福的孩子。當孩子屢屢出現問題,老師就應該反思,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比如,對孩子的偏激認識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如過分強調分數忽視了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

    教師在工作實踐中,要與時俱進,不要墨守成規,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瞭解現代少年兒童的心理和生活環境,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然後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教師要多跟家長溝通,不要高高在上,瞭解學生生活背景,付出愛心耐心做好少年兒童教育工作。

    學生總出問題,其實沒有總出,是個別現象,但絕對應該引起教育的反思,這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精英中,有個愛開槍的隊友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