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姜文的每一部電影是不是都有寓意?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1618134422

    《讓子彈飛》裡馬邦德:“我馬某走南闖北靠的就是能文能武,與眾不同”。

    姜文作為國內既能演戲又能導戲的不可多得人才,這句臺詞其實也是在對映自己。

    而電影中也是,只有驚堂木當不了好官也幫不了百姓,只有用槍就是土匪,也暗示了要文武兼具才能坐擁天下。

    好的電影就是這樣,每個人看完了都會有自己的感想。可能電影不是解決了什麼問題,而是提出了待解決問題。

  • 2 # 廖偉棠

    毫無疑問是《Sunny燦爛的日子》,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中國產電影的第一位,其次是《鬼子來了》,也能進入我的中國產片前十名。

    雖然姜文《Sunny燦爛的日子》和《太陽照樣升起》處理的是青春主題,而非歷史主題。《Sunny燦爛的日子》和顧長衛的《孔雀》一樣,歌唱中國貌似純潔的七十年代,《Sunny燦爛的日子》裡“政治真空期”的北京,純然屬於精力無窮的少年們——但大家後來也都知道,即使在《Sunny燦爛的日子》裡,政治也壓根沒有離開少年們半步。這種曖昧與平衡,不經意的暗示,是姜文的拿手好戲,只不過現在他那“民國三部曲”玩砸了,塞滿了過度狂歡,隱喻滿天飛也就不成其為隱喻。

    在《Sunny燦爛的日子》裡,姜文著手從感官重塑一座城市的少年時代,因為感官是少年最重視的印記——可惜這是夭折的,甚至近乎虛構的少年時代,就如北島《城門開》所記述的。

    我看過至少四遍《Sunny燦爛的日子》,記得第二次看是1997年的國慶節晚上,家人簇擁至視窗觀看不遠處維多利亞港上空的煙花匯演,光彩斑斕,輝耀夜空,歌舞昇平。我卻在一個外語電視臺重看了《Sunny燦爛的日子》。那次重看,更加深了對馬小軍的孤獨、失敗感的體會,在狂亂的歲月中,茫然的自由卻令人不知所措,成為一個遊蕩於空宅、房頂、愛與暴力,最後在空無中沉落的幽靈。在對回憶的質疑中一切都褪色、失去,屈辱與痛苦都化作了一場嬉笑,化作了流年的泡沫……

    “那一年的Sunny異常燦爛,讓我覺得眼前發黑。”這句話是《Sunny燦爛的日子》最佳臺詞,也是它的自況。馬小軍象徵著一代人的失敗,孤獨、天真的人是註定要失敗的,但是又有誰能說自己是勝利的呢?這也是《Sunny燦爛的日子》最發人深省的對幾代華人的質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確定哪款洗面奶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