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異: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2、同: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3、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4、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 都洛陽,改易漢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異: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2、同: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3、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4、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 都洛陽,改易漢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