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山台山三哥

    古人說: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優秀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佔據著民族文化的半壁江山,無論是詞詩歌賦或其他文學作品,還是民間傳說或街坊鄰居傳聞,忠孝節義內容都表述得淋漓盡致,積澱了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一脈相承至今,仍有深遠而又厚重的教育意義。

    那麼,孝敬是不是比孝順更好一些呢?

    其實,孝敬和孝順都是善事父母、敬重尊長的意思,沒有什麼先與後、好與差的區別。從字面上來理解,前面同樣都是冠以一個“孝”字,而“敬”是動詞、“順”是名詞。把詞串聯起來,“孝敬”就是要有所“行動”,包含有物質層面上的意思;“孝順”在精神層面上表現出來的成分要多些,但也包含了物質方面的內容。從家庭角度來理解,“孝”是上層建築,“敬”和“順”都是經濟基礎。三百年前有一個西方哲學家就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馬克思),換句話說,沒有“敬”和“順”的經濟基礎,“孝”又從何而來呢?當然,這只是從物質層面來談“孝”的問題,相對而已。

    這裡,講一個小段子:一天,上小學三年的孫子纏著爺爺講個故事。爺爺說,古代有個叫王祥的年輕人,為了自己的母親能喝上一口魚湯,在寒冷的冬天裡,將自己的身體臥躺在河裡的冰上……。爺爺剛講完故事,孫子說:笨蛋,在南海城(農貿市場)去買一條回去不就成了?又說:要是凍出感冒了……。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扇枕溫衾”等等有關孝道的故事,流傳至今,在我們這代人中,可以說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可是,在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人中,恐怕也是隻有文化歷史的承載,傳統基因的傳承應當賦予更加與時俱進的意義。

    尊老愛幼、扶危濟困,從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要老有所尊;愛幼,要幼有所愛;扶危,要有危當扶;濟困,要有困當濟。孝敬,要有所敬;孝順,當順則順。

    所以,孝敬和孝順同等重要,彼此沒有孰輕孰重之分,它們都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固基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博美壽命短的特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