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國亭
-
2 # 會計備考知識點
讀書觀其大略是《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評價諸葛亮的話,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諸葛亮與崔州平、徐庶等四人為密友,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觀其大略。
讀書是否只是觀其大略,這與讀書人的心態有關,上大學第一節課,老師上講臺上,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大學主要是學會如何自學,然後拿著課本的目錄講了講,使我們對一學期學的課程有了個大體框架,這可以說是觀其大略,但是隨後我們頭腦中有了基本的概念後,我們到圖書館借閱時會不由自主的找這方面的書,所以,如果在讀書時抱著某種目的時,不妨先觀其大略;
當然,如果讀書就是為了讀書,為了感受那種從心煩意亂到逐漸一頁一頁讀到書裡去的那種幸福感的人來說,觀其大略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了,就像你看到了“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就以為讀過了《老人與海》,看到了“英雄不是沒有脆弱的時候,只不過沒被脆弱征服罷了”,就以為讀過了《約翰·克里斯朵夫》,那的確是個挺悲哀的事的。
所以,說真正的人才只觀其大略,那是說明人才沒有讀死書,而且這是對人才的側面襯托,殊不知,人才已經私底下認真的讀過了,真正的智慧是需要靠讀的書多了,潛移默化出來的,而且,心煩意亂的時候拿起一本書,慢慢的沉浸到書中真的是一個很幸福的事。
-
3 # 味哎兒
讀書眾多後,書的敘述格式就明瞭,把不必要的形容渲染詞與描述敘述詞消除的跳過去,僅找本原顯示的事或物看,就是現在說的乾貨關鍵詞,其它都不看,這就是大略的一看的現象。當感興趣了,再找細節描述的看,鋪墊部分不看,議論感慨部分不看,比喻形容及相類類比部分不看,這是讀技術及工具書的現象,讀小說不看走路及景物景像描述,僅看啥人啥事,其它跳過去不看,因而幾萬幾十萬字的書,就三五百字看完了。
這是讀巨量書的人,讀書法,與人才不人才無關。
人才最起碼應是著書的,而不應是讀書的。讀書是笨蛋又沒師付收,又不想笨蛋下去的人,無奈的消除笨蛋的方式方法。
上學的學校是收集明曉某事物最佳者充當教師,才得以辦學校.學院.學府的。仍歸收集師付集於學校教前來學仿者的形式,僅不稱師付改稱教師或老師了罷了。
因而學畫畫的找齊白石拜師,比上美術院強。
學電影電視表演導演的,直接拜當今當紅名星或導演比上表演系大學強。
學政治當大官的,拜帝王本人為師,啥學都不必學了。
學武的拜逍遙子為師,不必再入府.院.廟.觀武林大宗祖庭學了。
想當老闆拜馬雲為師,啥經營管理統籌運籌金融商學等等都無須學了。
因耳薰目染間各學術精要溶於師付行動裡的,隨師觀其行啥都學會了。
學校學院學府收集到的各行業的前五百名者都收不到。有的千名萬名之後才被收到。更多的收集到的都是不入流的。
回覆列表
讀書最忌諱讀死書,死讀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讀書,那是自欺欺人!讀書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將來能拿個文憑,找個好工作!這種不是真正的讀書人,只是借讀書謀取功利!另一種是為探索真理而讀書!汲取書中的智慧為我所用!這種才是真正的讀書人!歷史上有作為的人,多是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