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Q點創藝
-
2 # 鄉土收哥
知了幼蟲學名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等。不過,在鄉下每個地方的土名又不一樣。小時候,我們小時候稱作是麻ji孩兒或屎孩兒、麻屎孩兒等,是兒時的奢食。現在在老家,也是各餐館及酒樓的一道菜,約幾十塊錢一才能買上一盤,慢慢享用。 小時候,家裡承包了果園。每年一到夏季到了金蟬出士的季節,到了晚上老爸就會提上水桶,拿上手電出發了。有時候我也會加入,毎次都能提個大半桶回家。 然後,當天晚上就要用鹽水泡起,一是為了入味,二是防止蛻變成蟬。等到第二天,就該老媽上場顯身手了。用炒菜鍋或者攤煎餅用的鏊子,用油來煎或者用油榨。而我自然是急切而又耐心的蹲在旁邊流著口水等著了,看著老媽細心熟練的操作著,邊按邊轉動。半小時後煎至金黃,就可以吃了。可以作菜,也可以作零食。毎每去上學時候,都會用紙包上幾個邊走邊吃,那個香、那個美呀! 不過現在,野生金蟬已經沒有像過去小時候那麼多了。因為,過去小時候我好像已經有人在收購賺錢了,價格是5分至1角一隻。目前現在的價格應該是5角以上毎只。野生金蟬已經滿足不了現代人的需求。所以才有了現在的人工養殖來填補市場空缺。 蟬衣,學名蟬蛻。可作藥用,價值極高。目前毎只價格應該也不低。蟬,渾身是寶啊! 小時候的樂趣忘不掉,小時候的記憶忘不掉,小時候的‘’美食‘’忘不掉……樂趣、記憶、‘’美食‘’……回憶多多,數不勝數。 所以,回想起了小學時的一句話:‘’假如時光能到流,我願回到小時候‘’。一點不假啊!
回覆列表
山東菏澤這邊有很多管它叫爬叉的,聽說還有很多稱呼,比如金蟬,知了猴,蟬龜,老哇猴,爬爬,洋五子,叫了鬼,小黑兒驢,老牛兒,擠尿虎等等,如此多的稱呼,可見這貨的名聲可真是夠響亮的。
小時候經常三五結伴,在夏季的晚上拿著手電筒和框子,杆子之類的東西就往小樹林裡鑽,很多地方逮爬叉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樹上不高的地方裹上一圈塑膠膠布,爬叉只能在膠布底下徘徊,不過這樣的方法我們並沒有見過,我所常見的一般都是在地裡的小土洞中,或者不高的樹幹上
這種比較常見,也比較容易發現和捕捉還有這種在樹上的,機率嗎?就看你的眼神和人品了,趁早的時候興許還能多找到幾個
爬叉似乎在很多地方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美食
不知道小時候你是不是也經常幹這樣的趣事呢?大概,城市裡已經很難再回味從前的美好了吧。
輕聲傾語,一個3D遊戲設計師,喜歡遊戲,電影,美食的小小追夢家,世界這麼大,有你關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