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奉天legend

    亞歷山大橫掃亞歐非

    亞歷山大大帝是古代馬其頓國王,在位13年,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征服全境約500萬平方公里。

    亞歷山大這般,僅以3萬步兵、5000騎兵、160艘戰船,就能從芝麻大點的馬其頓王國,開始一路橫掃波斯,希臘,印度。

    1.首先是軍隊人數的問題,3.5萬人在現在看來不算很多,但是古代人口很少,馬其頓更是一個小國。既然這3.5萬人能夠橫掃亞歐非大陸,那必然是精英中的精英,比斯巴達人還厲害。精英起碼都是萬里挑一,至少是百裡挑一的,那麼說來,馬其頓至少有350萬的適齡青年,除了遠征軍,國內肯定還要有人守著吧。而且還得有兒童和老人,假設一個士兵家裡四個人,父母妻子和一個小孩,這已經是最少的了,那麼馬其頓王國至少有1400萬人!

    當時的歐洲,一個國家人口能有200萬就是個大帝國了。

    2.水土不服,現在各位去比較遠的地方旅遊都能水土不服,生病吃藥是很普遍的事情。在古代亞歷山大帶著這3.5萬人漂洋過海,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國家,非戰鬥減員的可能性很大的。這些士兵可能染上痢疾,瘧疾,天花等各種疾病。

    3.亞歷山大的軍隊再厲害,也不可能都是刀槍不入的,打仗是要死人的,當時亞歷山大入侵波斯的時候,波斯號稱5000萬人口,亞歷山大帝國時期人口2050萬人,就是佔領波斯帝國的同一片土地。

    也就是說亞歷山大的3.5萬人,滅掉了3000萬人,就是3000萬頭豬,衝上來,都能把3.5萬人踩死,更何況波斯還是個軍事大國,當時至少有100萬軍隊抵禦亞歷山大。所以無論是波斯的人口,還是亞歷山大的戰績,全都有大水分。

    4.亞歷山大每攻陷一座城池,肯定要派人駐守,還要派人管理。所以3.5萬人的部隊,會分出一部分兵力接管城池,這樣一來越往後,人越少。

    如果亞歷山大真的要全面接管5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至少需要10萬名文官治理地方,還要50萬軍隊駐紮在各地,還得需要後勤保障人員,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至少要100萬的人在後方生產糧食,軍械,器物,還得作為預備役部隊隨時補充上去。

    記住這160萬人都得是男性,一個男性養四口人,也就是老弱婦孺還有640萬人,加起來得有800萬人。

    亞歷山大3.5萬人在前線衝殺,後方800萬人作為保障,這種事情在現在都不太現實,2000多年前的古代更加不可能。現在希臘有1000萬人,國家都破產了,待在島上都養不活自己,古時候就這麼勤奮麼?

    秦始皇的實力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秦朝的人口將近3000萬人。秦始皇的戰備軍保持在60萬人,經過戰國時代的洗禮,現存的軍隊都是殘酷淘汰生存下來的精英。秦朝有完善的軍功爵制,有完善的後勤保障和軍事戰略方針,戰法,戰術層出不窮。

    亞歷山大依靠的是馬其頓方陣。一個標準的重灌步兵方陣人數大約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餘人,基本上會分割成四個標準的小方陣。

    每個小方陣人數四千餘人,橫列二百五十餘人,縱列二十餘人。如此一來,四個小方陣組成的標準重灌步兵方陣橫列一千餘人,縱列二十餘人。

    亞歷山大軍隊主要是重灌步兵和輕騎兵,秦始皇的軍隊有重灌步兵,騎兵,還有重灌戰車,更可怕的是有弓弩。騎兵和步兵都裝備弓弩。

    弓箭之後,是重灌甲戰車衝鋒,無論馬其頓方陣多麼堅固,全速前進的戰馬拉戰車,都可以把陣型衝散。

    最後才是步兵衝鋒。當亞歷山大的方陣經過了前面兩撥的重創,秦軍衝上來就是直接撿人頭的。

    如果亞歷山大真的越過喜馬拉雅山,來到中國,司馬遷的史記肯定會寫一筆,“有蠻夷自西來,秦滅之”,就沒有了。開玩笑,這麼點人,只能算小戰役,根本上不了檯面。

  • 2 # 賈甄矜

    我認為亞歷山大會贏。首先,秦始皇並不親自領兵,其個人對將領是控制多於信任,所以秦國將領在一個不懂軍事的領導人指揮下,經常要故意犯一些錯。

    而亞歷山大是一個天才的統帥,他親率三軍,與士兵同甘共苦,其軍隊的士氣遠遠強於秦軍。

    其次,秦軍對六國的作戰,每場都是以強凌弱,以更好的武器,更多的人數取得戰場上的壓倒性優勢。等始皇帝死後,幾十萬秦軍被項羽幾萬人馬如殺雞宰羊般消滅,可見秦軍的神話是吹的。

    反觀亞歷山大,從希臘打到印度,那場不是以少勝多?特別是他幾萬人馬對波斯帝國百萬大軍的征戰,簡直是風捲殘雲,摧枯拉朽。可見其兵力之盛,士氣之強。再者,在他死後,他的部將各據一方,成為各個強國的君主。個個都是雄霸一方的統帥。而秦朝除了一個枉有幾十萬大軍,卻只敢龜縮嶺南的秦將趙佗以外,更有何人?

    第三,亞歷山大是一個不斷開拓的戰爭機器,與成吉思汗一樣的人物,而秦始皇很早就修長城自閉於世界,建阿房宮享樂於世。這樣的氣概心胸怎麼能與亞歷山大比。

    不過,亞歷山大在軍事上可能幹不過項羽,在政治上不是漢武帝的對手。

  • 3 # 小樊閒聊

    其實用秦始皇與亞歷山大來比較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感覺,時間上秦始皇晚一點,這樣比較就光生產力這一塊就有明顯優勢,差距就像抗日戰爭時期與現在來做比較,有點勝之不武。

    接下來進入主題了,小編選取了與亞歷山大同一時期的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

    亞歷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剛剛建立亞歷山大帝國雄心勃勃。

    兩位都是歷史上最傑出的代表之一,簡介上看好像亞歷山大要厲害一點。但是也不能小覷戰國時代的任何一個諸侯國,特別是商鞅變法以後的秦國。

    第一:

    亞歷山大賴以成名的就是馬其頓方陣,善於剛正面,一旦與敵人近距離接觸殺傷力很大。但是馬其頓方陣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旦對方突破側翼,矛陣中的長矛兵很難 抵抗劍兵的進攻。對付密集箭陣的能力弱,無論是輕騎射兵,還是步射集團,只要能驅散輕步兵,列陣的長矛手幾乎是任憑射殺。

    第二:

    接下來從兵力上分析……

    不用分析了,秦軍完勝。咳 咳……

    近來歐洲的一些歷史愛好者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當初打到了中國,並且征服了中國,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這一話題引起了國內網路友的廣泛討論,雖然不乏一些空想主義者,幻想歐洲人佔領整個世界,亞洲人滅絕之類的結果。但是大多數網友的理性告訴他,你純粹想多了。如果真打過來史書上會加一句話,“某年西夷來犯,盡坑之”。

    注意⚠️:以上資訊是小編扮演的小編一種假設,沒有任何根據,只因為身為中中國人當然要站隊中中國人,僅此而已。

    歡迎大家閱讀評論,喜歡小編的請點個關注喲

  • 4 # 青田視野

    亞歷山大是西方第一位征服了亞非歐三個大陸的君王,在中國的歷史上,人們把秦始皇稱作是東方的亞歷山大,秦始皇大一統,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新局面,兩位都是擴張,吞併的狠角色。不禁讓人聯想:若是兩位有幸出生在同一個年代,比試一場,誰輸誰贏呢?

    這兩位都在三十歲左右迎來自己的事業轉機,十年後,秦始皇果真做到了“六王畢,四海一”,不幸的是亞歷山大在33歲時就去世了,不然我們也許真的會看見亞歷山大入侵中國的場面。首先來分析兩位的獲勝祕訣。

    亞歷山大用馬其頓方陣可以說是橫掃了所到之處,這是他的決勝祕籍。馬其頓方陣的特點便是長矛,他們的矛有13到14英尺,圍成一個緊密相連的矩形方陣,之所以會在歐洲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陣法可言,尤其是在亞歷山大的那個時代,他的陣型已經是較為正式的,其他人就是亂打一通,而這樣緊密,有秩序的方陣自然會成功。

    反觀秦始皇,我們只說春秋戰國這段時間出現了多少優秀的軍師,多少縱橫家深謀遠慮?複雜多樣的排兵佈陣讓人眼花繚亂。從戰略上秦始皇就領先一票。再來說說兵器,畢竟時隔了100年,青銅器已經不是打仗的首選兵器了,戰國時期戰火不斷,每國都在研究新的武器,這時已經開始使用鐵作為武器進行戰鬥了,而馬其頓方陣只能拿著青銅矛搏鬥,如果真的要在一起戰鬥的話,結局應該大家都能猜到吧。

  • 5 # 給哥蹲下唱征服

    我認為肯定是秦始皇會贏。 第一,秦始皇兵多將廣,人數佔據優勢。 第二,亞歷山大依靠的是馬其頓方陣,只有步兵,騎兵兩種兵種,騎兵還少的可憐,而秦始皇是多兵種配合,

  • 6 # 滄州零創

    咱們做個假設,如果歷史上不是亞歷山大在計劃第二次東征的時候病死了,那麼他真的發動第二次東征,並且在進攻中國的時候,遇到了秦始皇,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萬一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秦始皇的鐵騎算是又找到了進攻方面,而亞歷山大王國會滅亡,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其實,秦始皇放棄征戰的原因是,自以為已經統一了全世界,於是才停止了征伐,而一旦亞利山大發動第二次東征,打到秦朝邊境,這不就是就相當於告訴秦始皇:“你還沒有統一全世界”。

  • 7 # 雪靈兒教育

    亞歷山大的軍事才能很厲害,但是秦始皇更厲害。秦始皇是穿越人掌握了比現在還高的科技。壓力山大看不出來有任何高科技的光環。

    在秦始皇面前壓力山大連小弟弟都不夠資格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洲龍2.0自吸版本如何,家用代步夠用嗎?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