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子缺乏情懷教育,除了吃喝,就是攀比,沒有情懷的人生活會獲得空洞,沒有完整的夢想和獨立的人格,性格。那麼小孩子的情懷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包含哪些內容呢。歡迎回答。感謝。
-
1 # 情櫻靈動
-
2 # 弘道
“情懷教育”的確是一個好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和重要的問題。
何謂“情懷”?與情懷相關的要素有哪些?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情懷?我相信很少有人深思這些問題,所以可一說是青少年教育的“盲區”。
一個人的情懷既有深層次的一面,也有淺層次的一面。深層次的一面主要涉及到思考的深度、理性的程度、道德(人性)教育和境界等因素;淺層次的一面主要涉及到閱歷、經歷(經驗)、情感(情緒)表達與表現等。事實上,一個人的情懷實質上是上述諸多因素的一種綜合。
實事求是地講,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自覺和有意識的情懷教育,但情懷教育卻一直都是存在的。而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無意識的情懷教育應該被有意識的情懷教育所取代,與被人們極度重視的智力教育相比較,情懷教育的重要性不但是更重要的,而且是更為基礎性的。
所以,情懷教育的最佳起始點應該是在一個孩子出生後就應該開始的,從現實中的喜怒哀樂的過程中體現。
-
3 # 叮叮媽聊育兒
感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情懷教育應從6-8歲開始,太小還沒有認知,6-8歲大多是在讀二三年級,接受了一定教育和人群生活。說到情懷教育,人們常說心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至少要教育孩子積極Sunny充滿愛,做事有禮有節,待人親和!
-
4 # 船長讀書和情感
其實沒有什麼所謂的“情感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樹立積極、利人利己的正確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那麼對於小孩子來說,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呢?答案是隨時隨地開始,內容是所有的一切。
這話聽起來好像挺廢話,但實際上的確就是如此。
站在小孩子的視角,他最重要的學習和模仿物件就是父母,他觀察世界都是新鮮的,自然一切也就都在他學習和模仿的範圍。
第一,以身作則,自身Sunny、積極、有追求,帶動小孩子積極向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成天注重吃喝玩樂、渾身戾氣的父母,沒有可能教出有追求的孩子。
-
5 # 落葉穩又輕
從小開始,主要是從真誠自覺入手,觀察督導孩子養成誠實守信高度自律性。可以交給他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買東西、打掃衛生等,制定計劃,每天幾點起床,堅持鍛鍊身體,每天有什麼打算或者完成什麼任務目標等。
-
6 # 陳老師講情感
我談談自己的理解,我猜想你說的應該是傳統文化教育,比如愛國教育,儒家思想,禮義廉恥之類的傳統文化教育,這些文化都是從小開始教導,3歲之後都可以開始教導了,具體怎麼做,如下建議:
1.善於引導孩子,父母以自己的言行為孩子肅立榜樣,最好的教育不是說,而是做,做給孩子看,孩子自然會模仿。
2.多帶孩子去博物館,沉澱了歷史文化的城市及各個著名景點,感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
3.國學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傳統文化教育,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參加正規的國學培訓班。
總之,培養孩子的情懷,做個知書達理,有情有義之人應從生活中小事做起,教會孩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身邊的人,感恩這個世界,才能讓孩子活的更有情懷。
小孩子情懷教育上到家國情懷,小到個體成長、天倫之樂,培養的是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及個體責任感,感的是恩,負的是責,人生來有情,懷揣著感恩,生下來開始模仿,教育就從此開始了。
一個人一生都需要學習和受教育,悟空問答上有一個自稱82歲的老人還在會迷茫,網上十四歲少女沉迷上網一個月充值6萬元。而孩子是3歲看大,7歲看老,3歲之前是被動模仿,3歲之後是主動模仿,獨立人格開始建立,認知能力迅速攀升。正確的認知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修煉,情懷教育是學會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而不是一顆冷酷絕情的心。
我們生來就受到父母的恩惠,那個十四歲少女不顧父母的恩情,為自己的私慾、小自尊、愧疚而選擇逃避、厭世甚至是輕生。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高能,而是保住孩子的自我價值,讓孩子自由發揮成為有責任、有良知的國家優秀人才。
情懷教育是為了建立親密關係,這是我們每天在做的事,為了防止淡漠化,會以愛國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參加勞動和事後總結體會,領悟提升認知找到自我價值。克里斯多福.孟說:“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每一個人都需要精神價值永遠在成長,讓孩子永遠昇華著與父母、親人、朋友甚至是大到國家的靈魂關係。
靈魂關係就像是聖潔的天職,維護著人間各種各樣的情懷和有情有義,小到身邊朝夕相處的身邊人,大到為國家而做出貢獻,體現自我價值。當靈魂關係越緊密,化身為一種牢不可破的信仰的時候,就算九九八十一難的出現,依然有無形的信念支撐、靈魂的牽引。佛說:“壞人的出現給我們上了一課,教會我們很多東西;親人朋友的出現是上天安排的,來幫助我們成長。因此,無論如何也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對。”
對一個家庭來說,情懷教育就是家風,國內著名親子關係教育專家董進宇博士出生在內蒙古科爾沁大草原,父母是小學文化,但深通人性,他們用寬廣和慈愛的胸懷感化兒子,無意中造就了董進宇健全的人格和家風情懷。
生活就是情懷的場所,學習因生活精彩而產生熱情,排在後面。很多家長不懂這個理,認為自做主張就是天理,是正確的。把孩子因不懂事,孩子被推向老是錯的對立面,讓孩子揹著“錯的認知”標籤,一個失去快樂童年的孩子束縛在爭強好勝的籠子裡,一輩子的陰影,說不定情緒的小船說翻就翻。
情懷教育的根本就是家風,文化的呈現和道德的呈現,不是學習的機器,一個家庭持有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三觀從小就在薰陶中,而且書香門第從古至今的家風典範。現在,有些父母連胎教也用上了,真是活到老學到,開啟正確的認知,一生不再迷茫,無非是迷茫時再學習再開啟認知,直到掌控自己。
作家尹建莉說:“決定一個人一生過得好不好,向上流動還是向下流動,內在的幸福感多還是力,因素確實很多,且大部分不可控。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卻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閱讀。”古老的文化很難懂,可是意境豐富,比如唐詩宋詞,追尋過程中等於學習和修行。
情緒伴隨我們一生,從我們出生開始,愛就在生長,情是情感,懷是親密關係,愛在智慧,家風是家的靈魂。我們一直在倡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為了調動熱情,有的家長非固著於出人頭地,活得不痛快,家有萬貫有用嗎?等到老了才後悔家門不孝就晚亦。
從孩子出生起就希望孩子叫爸爸媽媽,情懷就開始萌生,可是社會也有影響教育著孩子,所以愛不僅在於長本事,愛在智慧,重在情懷,才會感恩,人格也會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