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靜的聽完這首歌i
-
2 # 科翰說
三國寫諸葛亮學生時期只讀目錄,不過這個是需要平時積累的,積累的多就能連起來,哪有什麼天才,只是人家背後努力罷了。
我記得我有個同學,小時候寫作問很好,就是那種一出手讓人望塵莫及的好,他放學回家騎自行車撞在一個大學生的後面,人家不願意他解釋說自己不是故意的,在構思上午老師說的作文題目。
看似所有人都坐在一起,有的人依然在努力,只不過這個努力的人他自己不覺得辛苦,而是他的生活和習慣就是這樣。
我有個吹薩克斯風的朋友,他每時每刻都在背曲譜,研究怎麼加裝飾音更好聽,我問他累不累,一刻也不閒著,他說你玩遊戲什麼感覺我自己研究這個就是什麼感覺,沉浸其中何止是爽一個字。
所以啊,什麼事情還是把他做成樂趣,這樣的人生是圓滿的。
-
3 # 使用者郭斌
這問題,我認為正常的情況下是不可取的,不正常的情況下是可取的,因為每一課書你必須從頭到尾目閱,歸納總結本文章或課文涵意,它的邏輯思維是什麼?所以說不閱哪知本文章中心是什麼,就更談不來什麼邏輯啦。這僅是我個人觀點。
-
4 # 笑看人生120525436
謝邀。讀書不看內容,不叫讀書。所謂讀邏輯必然要了解內容。內容是由詞和片語的句子構成的。寫作時作者不會先想到邏輯,再去構詞連成句子,而是自然而然地順著理性思維去寫句子,各個自然段有機地構連在一起,該說的話說完了,意思表達清楚了,文章就完成了。
所以,只讀邏輯不讀內容是不可能的。我猜測此人是文盲,根本不懂什麼叫讀書。
-
5 # 勤奮的許南
不可取。讀書就是要解讀作者的思想和觀點,與自己形成共鳴,提升自己的認知邊界。從而汲取和提煉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所謂的邏輯就是作者的寫作思想和寫作主線,而這些需要具體內容來進行體現和表達。不讀內容就無法找到邏輯和主線,不能人為的進行割裂,也是現在人速食思想的表現,幹任何事情都急於得到結果,不去關注過程。
有句古話講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
6 # 使用者4221713749516
讀書有粗讀與精讀。有些書(文章)確實只需要讀讀標題(小標題),讀讀提要,讀讀提綱就可以了。有些書(文意)確實需要一字字一句句的讀,要反覆讀,要研讀。哪些書要粗讀哪些書要精讀?這就要根據書的內容與自己的需要兩方面來決定。
-
7 # 青山綠水381518
我覺得讀書和吃飯一樣,要細嚼慢嚥才有效果。如果是走馬觀花似的看書,就只能領會書中的大概的意思,也叫做“過電影”。比如“背書”,把當天學過的課程默讀一遍。
如果是要吃透書中的深刻的意思就要精讀書,掌握書的結構、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等等,才能夠記得牢固。
所以說,讀書只讀邏輯思維,不讀內容不可取。這就是我的回答。
-
8 # 使用者虎幣勝熊
讀書只讀邏輯,不讀內容可取。讀書長知識,開闊眼界思路。但是,書的內容,思想,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然而作者的看事看人思路,做事對人的方法,可以對每一個人有宜。你可能不同意他的觀點,但不一定不欽佩其才能。即使是不對,也可以對認清你自己,避免犯同錯,當借鑑。所以,讀書可以重邏輯不重內容。學人所長,補己所短,應該。
-
9 # 樂言一點
應該說這也是一種可取的方法。比起不讀書的人來說,能夠讀書不管怎麼讀,哪怕是跳躍著讀都勝過完全不讀書的人。
同時讀書要學會思考,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通過讀書完成和作者的思想溝通,如果有營養的吸取營養沒有營養的,作為一面鏡子破析自己。
回覆列表
只讀邏輯,不看內容的話,確實是一種比較快速,簡潔的讀書方法。
但顯然缺點也很明顯:容易斷章取義,還有始末顛倒的可能,“走火入魔”似乎是一種……
當然思維邏輯這個東西,個人覺得還是需要一些血肉比較好。有摸石頭過河的這個勁兒,借個電燈走不好嗎?沒有參考,沒有反饋,除了不瞭解進度以外,真的很容易放棄。
當然,這個還是要分書的。像小說,就不可能只要邏輯,沒有內容,簡直是慘不忍睹
最後還想說一下的是關於——自我感覺良好。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是邏輯嘛,想通了就以為是透了,會了。但很抱歉,大多數都是腦門子發熱,一時之間的錯覺。就像小時候的數學題吧,光看參考答案,光看邏輯,這麼簡單的題。換個同類型的題,瞬間傻眼,這麼難。
簡單的內容就直接跳就算了,但大多數書肯定都有一些重點難點,把這些重點難點的內容看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