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沸騰哥騎牛

    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又稱交年節 、小節夜、謝灶、祭灶節、灶王節。 小年又像是新與舊的時間節點, 提醒著大家要開始準備年貨,迎接嶄新的一年,緬懷過去辭舊迎新的儀式感,不可否認的是小年的到來,讓年味更濃了幾分,遠方寄居已久的鄉愁,是否帶著激動與期盼踏上歸家的旅程,人們對於新年到來的那份憧憬…

    在民間, 一直保留祭灶王的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 還有掃塵土的習俗,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為濃烈一些。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窗明几淨才是迎新的象徵。 另外剪貼窗花也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蓮年有魚。這些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小物件,給新年增加了幾分喜慶。 在北方有著“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的習俗,糖瓜又叫“膠牙糖”、“關東糖”。原本是給灶王祭祀所用,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據說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祭祀完變成了小孩子爭先恐後的零食。圓圓的,脆脆的,甜甜的。

    都說中國的年味越來越淡了,越來越缺乏一些儀式感。 年味究竟是什麼味道? 年味兒就是看著春節前備好的滿滿年貨,內心的充實感與自豪感。年味兒是拿著充滿心意的禮品,走親訪友時的那份歡樂與祝福。 新年裡最重要的一味,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爸媽忙前忙後包的一頓餃子…

    生活需要儀式感,那小年又何嘗不是呢!

  • 2 # 產房說

    現在,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整日忙忙碌碌、慌慌張張為生計奔波,為前途拼搏,顧不上看看藍天白雲,更不會留意花開花落,日子轉眼即逝,除了財富的不斷積累,心靈很難有棲息之地。哪怕是僅僅一平方。

    這怨不得我們不懂享受生活,只是,壓力山大是社會人的常態,身不由己也是不得不為。

    那麼,今天是小年,如何在特殊的日子裡做一下小小的調整呢?

    與大家分享我的節日喜悅吧!

    我自己因為是在大家庭里長大,所有,非常喜歡過節時的“儀式感”。

    在中國,小年是有講究的。小年也稱祭灶節,它位居中國傳統節日的第二名,僅次於全民矚目的春節,所以被視為過年的開端。古時,是很重視這一天的,在外做官、經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全家來年平安。

    我記憶中小時候是這樣的。

    首先,是不能在外面過小年,那是會被寄在外面的,從小我們就受到父母的耳提面命,所以,成年後還是如此,下班後大家都著急著往家趕,不是怕回家晚,是怕老媽媽擔心。

    然後,是要向老灶爺“上供”——祭灶糖和火燒,為什麼呢?為了老灶爺在天上為我們說好話,所謂甜言蜜語,就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再者,是一家人團聚的機會,這一天,兄弟姐妹都會來到父母家,讓親情淋漓盡致的舒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夢0:4慘敗馮天薇,女雙也輸給日本,是否能在東京奧運承擔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