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逃若何

    水具有流動性,傳遞性,密度是分子固有的性質,而水分子之間緊密排列,固沒有壓縮空間,會把壓力透過流動性進行傳遞

  • 2 # 叮噹555789

    水的壓縮率很小,一般認為不可壓縮。但在強壓下會有個位數百分比的壓縮率,所以,某些爆炸環境下有計算需要。

    但這和中子星的壓縮是完全兩回事,在地球上甚至太陽中心的核爆肆虐下都不會破壞原子結構,但在中子星上原子被壓碎,電子都掉落到原子核上與質子合成中子,密度增加一百萬億倍。

  • 3 # 講科學堂

    白矮星、中子星都是恆星燃料耗盡後形成的緻密天體。

    圖:恆星的演化

    在恆星的內部不停的進行著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會產生巨大的熱量,這些熱量會形成強大的輻射壓來與恆星質量產生的重力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即:重力壓縮,核聚變反應效率增加,產生的輻射壓增加,重力的壓縮減弱,核聚變反應效率降低,重力壓縮增強……

    圖:氦原子,可見原子核所佔體積非常的小

    當核聚變燃料耗盡後,就沒有輻射壓來抵擋重力的壓縮了。如果恆星剩餘的質量在1.44個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以下,構成恆星物質的原子中的電子會被壓縮到最低能量級,形成電子簡併態物質。電子簡併壓會支撐住原子不被繼續壓縮。這就是白矮星。

    圖:主要由碳和氧元素構成的白矮星

    如果恆星剩餘質量在1.44~3.2個太陽質量,電子就會被壓入原子核內部,並與質子形成中子。中子簡併壓會支撐住恆星不再繼續坍縮。這就是中子星。

    圖:中子星

    如果恆星剩餘質量大於3.2個太陽質量(奧本海默-沃爾可夫極限),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重力的坍縮,恆星就成為了黑洞。

    圖:黑洞

    白矮星的密度達到了每立方厘米1噸,太陽這麼大質量的恆星坍縮成的白矮星只有地球這麼大。中子星的密度更加恐怖,每立方厘米在8千萬噸到20億噸之間,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直徑只有10~20千米之間。黑洞的密度不在這裡討論,只是簡單的告訴大家結論:黑洞質量越大,密度越小,甚至可以比空氣密度還小。物質被壓縮過程中會釋放出能量,這就是這些白矮星和中子星溫度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圖:馬裡亞納海溝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達到11034米,相當於1072個大氣壓力,但這個壓力還遠遠達不到將水分子壓碎的程度。在同等溫度下,這裡水的密度只稍稍提高了一點,在實際的工程計算中甚至可以忽略壓力帶來的密度變化。

    圖:大導演卡梅隆駕駛深潛器抵達馬里亞拉海溝深處

  • 4 # 彭曉韜

    無論是固態、液態、氣態或等離子態,隨著壓力的增加,密度肯定增大,只是不同態的物質的壓縮效能不同而致使壓力與密度的變化規律不同而已。因此,說密度與壓力有關是正確的。海底高壓下水的密度當然也會增加,只是因為水為液態,可壓縮性較小,因此,隨著壓力的增加,密度的變化雖然會變大,但變化幅度很小。實質上,溫度對密度的影響可能比壓力更大。因為溫度的高低表明物質中分子熱運動平均頻率的高低,隨之導致分子熱運動動能的增大而使分子間的距離發生變化而改變物質密度。溫度與物質熱容量的關係可參見本人以下原創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坑釣鯉魚4.5米的杆,用4.8米的主線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