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茶坊
-
2 # 緣份因人異
歷史上的武大郎高大威武並且是一個縣官,具體是哪個縣是可以查到的,潘金蓮和武大郎是白頭到老,並沒有出軌害夫那麼一說,水滸裡面的形象完全是因為得罪小人,具體情況也是可以查到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歷史上的武大郎高大威武並且是一個縣官,具體是哪個縣是可以查到的,潘金蓮和武大郎是白頭到老,並沒有出軌害夫那麼一說,水滸裡面的形象完全是因為得罪小人,具體情況也是可以查到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這個故事之所以會在民間廣泛傳播,全拜《水滸傳》和《金瓶梅》這兩部小說所賜。武大郎人稱“三寸丁谷樹皮”,在《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筆下是個做小買賣的生意人,他與花容月貌的妻子潘金蓮形成強烈反差,儘管人人都知道他倆並不般配,但卻痛恨潘金蓮為了與西門大官人通姦而謀殺親夫的罪惡行徑,潘金蓮這三個字也成為了“蕩婦”“淫娃”的代名詞。潘金蓮與西門慶這對狗男女當然也不會有好下場,兩人雙雙被武大郎的弟弟,打虎英雄武松割下頭顱來祭奠哥哥的在天之靈。
那麼,武大郎和潘金蓮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你別說,還真有,據河北清河縣縣誌考證,該縣在明永樂年間有一人名叫武植,是清河縣武家那村人,因是家中長子,鄉人稱之大郎。武植自幼家貧,卻儀表堂堂,且聰明過人,年近中年時高中進士,受朝廷委派出任陽穀縣令一職。其妻潘氏,是清河縣潘家莊人(距武家那村不遠),出身於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按說這兩個人地位非常懸殊,按照古代“門當戶對”婚嫁準則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可凡事總有例外,據說武植曾因家貧到潘家做零工,機緣巧合下結識了府中小姐,潘氏很欣賞武植的才華,與他私訂終身,果不其然,武植後來“不負妻望”,高中進士,被朝廷委任為陽穀縣令。
武植夫婦二人一生恩愛,而武值並不是“三寸丁谷樹皮”的標準武大郎形象,而是相貌堂堂的偉偉丈夫,兩人一共生育了四個子女。不過據考證,明朝的武植並不是《水滸傳》中武大郎的原型,因為作者施耐庵於1371年病逝之時,武植並未考中進士,根據墓誌銘考證,武植出任陽穀縣令是在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而那時的施耐庵已經死了三十多年了,根本不可能以武植為原型來塑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至於《金瓶梅》嘛,作者蘭陵笑笑生具體是誰,至今都沒有搞清楚,就更加難以推測了。可能是施耐庵塑造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太過逼真,武植夫婦合葬的墓地被人為毀壞,直到1946年發現武植的墓誌銘,才揭開了武植夫婦所蒙受的不白之怨。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武植《墓誌銘》是不是感到有些失望,歷史上的人物往往沒有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那樣引人入勝,深入人心。不過大家也不用糾結,如果你喜歡小說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不妨就讓他們停留在你的腦海中,不用去理會那些坑爹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