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鄉農人
-
2 #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其中就包括內涵豐富的餐飲文化。
俗語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吃就有著特別的鐘愛。前些年,央視拍的系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可以說是薈萃了中國餐飲文化的精髓,令世人為之驚歎不已。
可是你曉得麼,酒桌上的禮儀是非常繁多的,是最能體現個人素質的地方,如果稍有不慎,極有可能讓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甚至引起朋友間的矛盾和不愉快。
關於灑桌上的規矩,古人很早就有一套比較規範的禮儀。據說自西周起就有了酒桌文化,大體可以概括為4個字:“時、序、效、令。”
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也很簡單,”時”即是要求守時,準時赴約;“序“即是長幼有序,懂得理數;”效“和”令“呢,即是告訴人們飲酒適量,不可酗酒無度。
01. 先說說“上了菜的宴席”為什麼不能吃?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設宴請客或者被人邀請都是常有的事,再平常不過了。若邀請別人赴宴,如果是很重要的客人,應該提前三天通知,以便人家在時間上作出合理安排。
然後,在宴請的頭一天還需再次通知,以便給予提醒。宴請當日,仍需開宴前三小時再次詢請,便於門口相接。如此三請方可表達自己的一片誠意和禮儀。
如果說宴席已經開始了,才接到通知,這樣的飯局就是問題中所說的“上了菜的宴席”了,自然是不能去的。
其次,如果你去赴約,會讓人覺得不自重,畢竟宴席已經上菜了,再貿然前去,的確有唐突之嫌。
第三,咱們中中國人有向來講究飯局文化,一般來說都不是隨意請客的,其中內含的什麼原委,席上客都是什麼來頭,肯定是一頭霧水,若是酒逢知己還好,假若話不投機豈不自討沒趣。
02. 再聊聊“下了桌的酒”不能喝有何道理?雖說無酒不成席,無酒難盡興。但是酒德必須高於酒量才好。古人在禮記曲禮說道:“侍飲於長者”,“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
可見,飲酒時,是十分講究長幼尊卑的,長者舉杯未乾,晚輩是不敢先飲的。唯有有節明理,才能在觥籌交錯之間,賓朋各自盡興。
至於說“下了桌的酒”不能喝,即是指宴席上的賓朋們都已喝好,準備要上主食了,這時的酒就要撤下去了。
俗語道:“酒為話媒人,話為酒常客。”以酒助興,更多的是為了渲染氣氛,增進感情,而不是為了喝酒而喝酒。
宴席上,話說到了份上,酒也就喝到了興頭上,若是再沒有節制的喝下去,對身心都會有極大的傷害,畢竟酒後失態的事,誰也保不準就落不到自己頭上,因此適可而止,則是恰到好處。
綜上所述,民間俗語:“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稱為“兩不吃”是有道理的,都是在提醒人們恪守自尊自重的底線,懂禮儀,識大體,有修養,這才是正確的為人處事之道。 -
3 # 暖情陽陽
這句“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的意思是說:你人沒到,菜已經上齊了。酒水下桌後,就不能喝了。
首先,我們都知道,宴席一般會等所有人到了之後,才開始吃飯,這代表了對每個人的尊重。如果你去參加宴席,準點到達後,卻發現大家已經吃了大半,就會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沒有人願意吃剩飯剩菜。如果你吃了,會讓人瞧不起,覺得你‘飢不擇食’。因此,這就提醒我們,在邀請人吃飯時,要先等人到齊了,才動筷子。當然了,有事遲到的另說。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遲到了,那就不能挑禮了,遲到的人一般會說明情況,然後自罰三杯。
第二,撤下桌子的酒,代表已經喝好了,就不能再要酒喝了。舉辦宴席的人看到大家飯吃飽了,酒也喝盡興了。這個時候,他會提出散席,大家一致的認知是各回各家。
如果想再次喝酒,眾人一般會換個地方,比較常見的是,從餐桌上下來,去KTV繼續。當然,也有酒水撤下桌後繼續點酒喝的,這樣的行為往往會讓人看不起,覺得缺乏教養,沒眼力見兒。
第三,“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可以引申為沒有價值的東西。上過宴席的菜,代表被人挑揀剩下的殘羹冷炙。下桌的酒,即便是好酒,也是別人剩下的。因此,可以借指沒有價值的東西或事情。
總而言之,人生這兩不吃,其實跟兩事不做是一樣的:向缺錢的人借錢,向有錢的人送錢。大家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
4 # 圖文繪歷史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兩不吃,這是酒桌上衍伸出來的俗語,大致的意思是,你去赴宴時,如果按時到場,但酒席已開吃了,甚至大家都快吃完了,喝差不多了,那你就不要吃了,這關係到一個面子問題。
-
5 # 趴窗看雨的小龜
現在疫情情況有些緩和,不少朋友家裡有結婚、生孩子的喜事,按照習俗是一定要辦宴席的,因此最近會有不少朋友接到親朋好友或者街坊鄰里的邀請一起去慶賀熱鬧一下。不過俗語說“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稱為“兩不吃”,如果你瞭解這句話的含義,那在你參加宴席的時候就要額外注意了。
-
6 # 秉利觀點
我餓就吃,渴了喝,不吃不喝那是不餓。什麼身份啊,尊嚴了,那都是個人修來的成果。該給你個面子時候到了自然會給你。如果沒有那個面子,你不要爭面子,因為你不到那個份上。我們成功都是通過努力得來的,不是說一頓酒一頓飯能看出來的。
-
7 # 遠山冰凌花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既文章。其實很多俗語和農村老話都蘊含了人生的經驗和哲理,“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為什麼兩不吃?第一,說明請客的主人心不誠,沒有提前通知要請的客人,而是不差一雙筷子,所以就不吃。第二,桌子都撤了,喝酒的人都走了,你還喝啥酒?主人根本沒想請你喝酒,所以喝完撤桌了,你趕上了只需知趣地離開就好了。
-
8 # 金兔歷史
先來說說“上了菜的宴席”為啥不吃吧。
一般來說,主人辦宴席邀請賓客時,都會事先邀請,見面時也會先寒暄一番,寒暄過後才會開宴。如果你準時到達,發現菜已經上了,其他賓客都吃的差不多了,這說明主人沒有把你當回事,說白了就是一個陪客。
因此,之所以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主要就是請客的主人心不誠,這時候再留下來,不僅傷了自尊心,也容易讓其他賓客看不起。
而“下了桌的酒”不喝也是類似的道理。
試想一下,桌子都撤了,喝酒的人都已經走了,這隻能說明主人壓根沒想請你喝酒,所以喝完就直接撤桌了,這時候,要是你坐下來喝酒,反而顯得有些卑微,也容易讓其他喝酒的人看不起。畢竟,下了桌子的酒,一般都是打發要飯的,試想一下,主人把你當要飯的對待,這酒還能喝嗎?
這兩句俗語放到現在,也有一定道理。
-
9 # 73神牛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這句俗語在做餐飲的時候經常聽到,而且有時候,很好的朋友還會鬧出糾紛和矛盾。
俗語講“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稱為“兩不吃”,為什麼?一,“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的意思
-
10 # 七哥美食記
說起宴席相信大家多是參加過的,畢竟無論是親朋好友結婚,還是同事家的喬遷之喜,多是需要我們去參加的,但是我們在參加宴席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最後小結:我們在參加宴席的時候,最好就是按照請帖上面,上菜時間提前到達到的,畢竟要是晚到的話,那麼主家一是不好安排你的座位情況,二是有點不高興的
回覆列表
多年前我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一年冬天我們在碼頭幹活,老闆過來講一會活做完了,今晚我在望海樓請你們吃飯。我那個朋友看時間還早,就想著先回家洗個澡換套衣服先。也不知道他啥搞的,菜都上好了我們都開始吃了,他才過來。老闆招呼他快點過來吃,他走近一看,我們每盤菜都已動了筷子,臉色立馬就拉了下來,一句話不講轉身就走。
老闆問我,他是什麼了,叫我追上去看看是啥回事?我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他玩的是啥花樣,也就扔下筷子追上他。問道:今天是哪根神經搭錯了?老闆好不容易請客,放著一桌海鮮不吃,什麼就走了?走吧!老闆叫你過去吃飯呢。他給我回了這麼一句:你這是在損我嗎?上了宴席的菜,我不屑吃,你自己去吃吧,我回家吃。
這時那人突然就活躍了起來,要敬這個敬那的,這酒肯定是喝不得的。因之前這人沒有什麼喝酒,而自己都喝的差不多了,和他對喝肯定是要吃虧的。他剛開始不喝,在差不多要下桌的時候,才叫眾人喝酒,就是沒有安好心,想著將一些人灌醉,來看笑話。因此,除非你酒量很好,可以反過來喝趴他,要不然這酒是不能喝,要喝就等下次公平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