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077445635969
-
2 # 吳秀豐958
我不認同。自從我三年前,經歷一場變故後,性格和價值觀以完全改變,從新脫胎換骨,判若兩人,再以找不回曾經的自己。
-
3 # 木知悅己
其實所有的性格和價值觀都是後天形成的。
美國有一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叫約翰·華生John B. Watson,他說過一句話,“只要給我一打嬰兒,我隨機選出一個,就能把孩子訓練成任何型別的人, 不管是醫生、律師、商人,還是乞丐、竊賊、流氓,統統都可以。”
他做過一個很有爭議的實驗,小艾伯特實驗Little Albert Experiment。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人的恐懼是後天產生的,是培養出來的。
他所選取的被試物件是9個月大的小艾伯特。實驗開始前,華生和他的實驗同伴拿了很多普通物件給小艾伯特接觸,例如小白兔、狗、白老鼠、有頭髮和沒有頭髮的面具等等。
這個時候小艾伯特沒有對任何東西產生恐懼的表現。
過了兩個月之後,實驗正式開始了。
首先他們先把小艾伯特放在房間床墊中間,這個時候他們拿小白鼠給小艾伯特玩。這個時候小艾伯特還沒有產生恐懼現象。
接著,恐怖的經歷發生了。
華生拿著鐵棒站在小艾伯特後面,小艾伯特一碰小白鼠,華生就在後面用力敲鐵棒。小艾伯特一聽到巨響就哭。人們都有一個社會潛意識,就是害怕巨響,這個已經是深深刻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
接下來反覆進行這樣的折磨。
小艾伯特接觸白鼠→敲鐵棒→ 巨響→被嚇到大哭。
到了後面,小艾伯特不肯再接觸小白鼠。即使已經沒有了巨響。但是他內心已經將巨響、痛苦、害怕跟小白鼠連線在一起了。
這個時候對小白鼠的恐懼產生了。
接下來華生對小艾伯特進行其他物品的類似實驗,同樣的小艾伯特對其他物品也產生了恐懼感。
所以其實看起來像是與生俱來的性格和價值觀,其實是後天產生的。那自然而然地,後天其實可以針對性進行改變。
-
4 # 費玉山
七分註定難更改,
尚有三分博拼中。
韓信當年胯下辱,
名垂青史立戰功。
回覆列表
人的一生性格與價值覌是怎麼耒的,性格方面的形成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是幼年六歲之前由父母培養起來的,六歲之前以旦性格成型以後:比較難改,所以現在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在六歲之前的性格培養,因為性格決定命命運,一個人有好的性格對其影響一生。
但性格也不是一生不變的:,有些人年青時性格不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性格也會變化的。也有的人隨著家庭的變故或生存條件的變化也有所變化的:,這種變化比較痛苦,有可能變的更好有時會走向極端如輕生或抑鬱症等。
至於價值觀,價值觀的形成是在一個人成年之前由原生家庭父母為主結合學校教育及所接觸的朋友耒影響形成的,是對發生的一切事情價值取向的判斷,好的價值覌是極積向上的,不好的價值覌是消極的。如過馬路老人倒了到底扶還是不扶,這就取決於自己的價值觀耒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