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業餘吃貨VIP
-
2 # 思想盛宴梁欣
快餐文學大概最早是發源於網路文學,它追求的是一種新鮮,現時代什麼是新的,這種文學作品的題材就是什麼。而且,快餐文學也會在詞句的斟酌上較傳統文學為少。在“百度知道”能夠搜尋到如下的說法: 這裡所說的快餐化,是指文學選題的批次化生產和文學依附於聲像及圖畫來遷就“讀圖時代”的文字閱讀。許多鋪天蓋地佔據書市的“文學作品”,早已不再是作家披肝瀝膽的心血結晶,而成了書商們充滿商業味的程式化運作。只要是某類題材受關注,立馬就有大量的同類題材的創作跟進,這就是一浪高過一浪的紀實文學、隱私文學、武俠小說、官場小說、留學生文學、準色情文學等文學熱潮成系統地衝擊書市的重要原因。隨著電視走向強勢,過去由文學改編劇本的習慣好像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學很快成為電視劇的附庸,由劇本簡易改造而成的小說隨著電視的熱播,往往成為一定時間裡圖書市場的搶手貨。為了給那些沒時間或不屑讀書的款爺和嬌慣的“小皇帝”們以“速成”的便利,許多優秀的文學名著遭到肢解,各種縮本、圖說的文學贗品招搖過市、登堂入室,一次性的快餐消費徹底消解著文學的深邃,商人們在撈足鈔票、彈冠相慶的時候,真正的文學只有向隅而泣的份了。 可以看出來,快餐文學的傾向還是主要是“大眾化”,我覺得它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了“快餐”這個字眼。但是,快餐文化中的“快餐”,從現有的資料看來,強調的是“快”,而少了一分“大眾化”。我們不妨再從“部落格”這一新興的交流手段來看看“快餐幕?薄? 我覺得,部落格首先的賣點是“大眾化”:人人都可以寫部落格。但是,一旦名人出現在部落格的世界上時,我們就經常看到很多人“搶沙發”的現象。這無疑就是比快。據說徐靜蕾當初經常晚上三、四點才寫部落格,她的粉絲也經常等待到三、四點不睡,就為了搶沙發。 部落格能夠使資訊的傳播變快,但是同時部落格也會使資訊保留的時間變短,這也是另一個快。大家都爭著要以最快的速度關注一個資訊,但是大家也很快會忘掉。當然,部落格的內容並不一定都是日常的瑣事,也有一些是很有文化內涵的。但是,一個成功的部落格通常都要保持不斷的更新,而更新就意味著過去的內容變舊,甚至消失在大家的視線當中。大家都追去新的東西,連文化也不例外。 於是,最後的結果就是思想也成為了快餐文化桌上的菜餚之一。“拍腦袋”想出來的內容越來越多,想到了就寫上部落格。我不得不承認,我之所以想到這點,是由於我也是這樣做的。經不起推敲的思想越來越多,但是這些經不起推敲的思想很少會得到大家的深思。 但是,總也會有人從這種快餐文化中受益。受益的都是那些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因此,當你在瀏覽不同的部落格的時候,請思考,與作者或其他留言的人爭論,並且不斷地繼續關注下去吧。
回覆列表
當代文化在經濟加速的時代,有著產生快餐文化的傾向。快餐文化在電子化、資訊化的背景下,具有內容通俗化、形式圖文化、載體碎片化的特點。在這個意義上說,快餐文化不可能產生具有歷史影響的藝術大師。知識在於積累,沉澱,安下心來好好讀書是正解。媒體文化快餐只是搭了一波紅利快車,很快會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連個標點符號都沒留下。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多充電,不要被文化快餐誤導。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提高自身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