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
2 # 考古者說
玉蟬作為喪葬用玉被廣泛的使用而且經久不衰,尤其是在漢代更為廣泛的流行,這不僅與蟬本身所蘊含的寓意相關,同時也與人們對他的理解、隨之而產生的喪葬觀念有著很大的關係。
蟬本身就是被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動物。蟬都是棲息在高大的樹木枝頭,只吃露水樹汁而不食人間煙火,切合了古人對於品性高潔君子形象的追求,再加上玉石晶瑩,被視為高潔之物。因此,用晶瑩的玉石雕成的蟬,就顯得更為高潔、清雅。
所以佩戴玉蟬是有品德、有身份人的象徵或者說是“君子”身份的象徵。所以在《禮記·曲禮》中就有“君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如玉”。尤其用白玉雕刻製作的玉蟬就更能顯示出其清高孤傲、不融於世的君子氣概。
蟬有蛻殼再生的生理習性。《史記·屈原傳》中記載“蟬蛻於濁穢, 以浮游塵埃之外”。用蟬蛻來比喻非常人所及的超脫了世俗的清潔高尚。《淮南子·精神訓》中也有“抱素守精,蟬蛻蛇解”,與屈原筆下的含義類似。在漢代,蟬蛻還有比喻脫微志貴的說法,比如《後漢書·竇融傳論》中有“遂蟬蛻王位之尊,終膺卿相之位”一句。所以蟬可以是一種高貴脫俗的精神的象徵。
另一方面,蟬蛻再生,可以比作為生命的再次延續。《抱朴子論仙》中有“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就是指人們生時以蟬蛻自命清高;死後希望借之尸解成仙。在《古今注·問答釋義》中也記載有齊王死後發生屍變蟬而鳴的故事,當然是一個神話。另外《西陽雜俎·蟲篇》中有“蟬,未蛻時名覆育”。覆育也就是重生的意思,所以可以理解陪葬玉蟬也是為了讓死者的生命復歸,達到超脫的再生。
在許多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往往在古墓之中會發現一些玉製“冥器”,這其中便是玉蟬,玉蟬又稱“玉唅”或“玉琀”,為墓主人口中葬玉,考古人員發現,從殷商時期開始,便有了口含玉蟬下葬的習俗,一直流傳到清末時期,仍舊有之。
為何古人在死後會將玉蟬帶入棺槨之中,這其中有一番道理。蟬,飲露汁吸木髓生長,古人將蟬視為高潔之物,常用其寓意美好的事物。另外,蟬蛹變蟬,意預著靈魂獲得新生。因此古人會將其放入逝者口中,寄希望於靈魂重生。
玉蟬一般只有富貴人家才配享有,據說乾隆陵寢之中就曾發現遺失在泥水中的玉蟬。顯然這是乾隆皇帝含在口中的葬品,很可惜他的陵墓被孫殿英一夥給破壞,這位是十全老人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死後要遭受這般折騰,也確實悲催。
在中國的考古發現中,在墓穴中發現玉蟬可以追溯至殷商時代,但是在紅山文化的遺址中,人們發現了更早的玉器,這其中就包括玉蟬。很顯然,古人從很早的時代就對蟬有所瞭解並且將其視為可信奉的物件。
在前些年文玩玉器火爆的時候,很多人購買玉蟬或其它玉器把玩,有人將其掛在脖子上甚至也含在口中,殊不知這些做法都很傻帽,萬一你拿到的玉器真的是從墓中而來,而你卻不知道,那麼這塊玉相比不但不能保佑這個人,反而帶著陰氣。萬一是個玉塞子(七竅塞)啥的,你含在嘴裡,那樂子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