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除了有豐富的知識積累,經驗和閱歷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的成長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實踐中得來的。
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終究是十分淺顯的。要想能夠深刻的,一定要透過親身實踐。
二、不隨舉子紙上學《六韜》,不學腐儒穿鑿注《五經》。——宋·劉過《多景樓醉歌》
你隨波逐流只在書本上學習《六韜》,不迂腐的去深鑿學習《五經》。
三、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清·劉巖《雜詩》
讀書雖然是令人欣喜的,但還是不如親自去實踐。
四、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尚書引義》卷三
君子對於學習,他們從來不不認為可以脫離實踐能夠掌握真正的知識。
五、盜言善,君子誠取之,取其人盜而言非盜也。——明·陳確《陳確集·瞽言》
盜賊所言是正確的,君子就應加以採納,儘管他身為盜賊,但他所說的並不是錯誤的。為人處世,正確的態度是不以人廢言,甚至那些犯有嚴重錯誤的人,也能說出與事實相符的道理。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要與事實相符,就是正確的。
六、失心之言荒以肆,無檢故也;怠行之言易而罔,不試故也。——明·薛應旂《薛方山紀述》
壓力巨大、神志迷亂的人所說的話往往荒誕而放肆,這是沒有經過思考斟酌的緣故;慵懶怠惰、無所事事的人所說的話往往淺陋而離譜,這是沒有經過實踐總結的緣故。
七、古之學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明·薛應旂《薛方山紀述》
古代的學者,將學到的知識立即付諸行動,因為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學習;如今的學者,脫離實踐來談論知識,遠離具體問題來談論學術。人們常說學以致用,但是“學”如何才能“致用”?就是理論聯絡實際,把所學的知識拿到實踐中檢驗,透過實踐總結和發現新知識。
八、行然後知之艱,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宋·朱熹《四書集註》。
做起來然後才知道實踐是如此的艱難。不身體力行,就不能夠獲得知識。
九、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宋·朱熹《朱熹文集·答呂子約》。
學習有兩個途徑,一是掌握知識,二是親身實踐。
十、不患出言之難,而患踐言之難。——元·蘇天爵《元文集》
患:憂慮。
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除了有豐富的知識積累,經驗和閱歷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的成長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實踐中得來的。
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終究是十分淺顯的。要想能夠深刻的,一定要透過親身實踐。
二、不隨舉子紙上學《六韜》,不學腐儒穿鑿注《五經》。——宋·劉過《多景樓醉歌》
你隨波逐流只在書本上學習《六韜》,不迂腐的去深鑿學習《五經》。
三、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清·劉巖《雜詩》
讀書雖然是令人欣喜的,但還是不如親自去實踐。
四、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尚書引義》卷三
君子對於學習,他們從來不不認為可以脫離實踐能夠掌握真正的知識。
五、盜言善,君子誠取之,取其人盜而言非盜也。——明·陳確《陳確集·瞽言》
盜賊所言是正確的,君子就應加以採納,儘管他身為盜賊,但他所說的並不是錯誤的。為人處世,正確的態度是不以人廢言,甚至那些犯有嚴重錯誤的人,也能說出與事實相符的道理。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要與事實相符,就是正確的。
六、失心之言荒以肆,無檢故也;怠行之言易而罔,不試故也。——明·薛應旂《薛方山紀述》
壓力巨大、神志迷亂的人所說的話往往荒誕而放肆,這是沒有經過思考斟酌的緣故;慵懶怠惰、無所事事的人所說的話往往淺陋而離譜,這是沒有經過實踐總結的緣故。
七、古之學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明·薛應旂《薛方山紀述》
古代的學者,將學到的知識立即付諸行動,因為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學習;如今的學者,脫離實踐來談論知識,遠離具體問題來談論學術。人們常說學以致用,但是“學”如何才能“致用”?就是理論聯絡實際,把所學的知識拿到實踐中檢驗,透過實踐總結和發現新知識。
八、行然後知之艱,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宋·朱熹《四書集註》。
做起來然後才知道實踐是如此的艱難。不身體力行,就不能夠獲得知識。
九、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宋·朱熹《朱熹文集·答呂子約》。
學習有兩個途徑,一是掌握知識,二是親身實踐。
十、不患出言之難,而患踐言之難。——元·蘇天爵《元文集》
患: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