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持清靜
-
2 # 燕趙節度使
永曆死後,臺灣王爺雖多,但鄭經沒有再立皇帝。而且日本,荷蘭西班牙都把當時鄭家成為東寧王國,把鄭經當成國王。
-
3 # 北洋海軍炮手
簡單點說,鄭氏集團本質上是一個軍閥組織,其依託南明的旗號不過是給自身存在找合法性而已。
鄭氏軍閥的出現,除了鄭芝龍這個被明朝招安的海盜擁有著獨立的經濟利益之外,再就是明末明朝失去了對局面控制的結果,因此鄭氏海盜集團能夠在明末異軍突起。
但是在古典時代,任何一個擁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且遊離於朝廷之外的軍閥勢力,其存在都不是不會被王朝所容忍的,如果說明末鄭氏尚能依託明朝的崩潰而存在,那麼等到更為強勢的清朝逐步統一天下的時候,鄭氏就成為大清統一大業的絆腳石。原因很簡單,首先已經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清室不會接受一個奉詔不奉調的軍閥存在,而且清朝已經有了四個軍閥,不會容忍再多一個軍閥;其次,對於已經接受清朝統治的知識分子來說,鄭氏甚至比農民軍還令人憎惡。
鄭成功曾多次和清朝接觸,並表示只要清朝允許鄭氏軍閥有自己的地盤並承認鄭氏軍閥獨立的經濟利益,那麼他鄭成功隨時可以向清朝稱臣並剃髮。但是這觸碰了清朝的底線,那就是你只能當我治下的大財主,並保證你子孫後代都能享受到榮華富貴,當軍閥想都不要想。所以自然就談不攏,再此情況下鄭氏只能抱著南明這棵已經死掉的老歪脖子樹不放,給自己的存在找合法性,真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到了後來鄭經和康熙接觸,鄭經的條件就很露骨了,他表示鄭氏要如同北韓那樣,向清朝稱臣納貢。如果康熙接受了鄭經的條件,就等於正式承認了鄭氏軍閥的合法性,這是康熙不能接受的。因為在康熙看來,鄭氏集團屬於中國之人,再不好也是中國之叛民,如果不把他們給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如何彰顯清朝的統治是天下歸心。
到了最後,清朝和鄭氏只能再度兵戎相見。而此時清朝國力大幅提高,也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水師,徹底打破了鄭氏割據自立的幻想。這個時候鄭氏已經沒有任何資格同康熙討價還價,只能到北京做一個富貴囚徒。
鄭氏的結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看清自己是什麼貨色,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談條件。
全文完
-
4 # 回憶還是要忘記
說明他至少是個英雄,和那些目光淺短的野心家有區別。滿清勢大,而反抗者都是明朝遺臣,以魯王為號召可以團結反抗力量,事實上鄭成功一直都沒放棄光復大陸的努力,一度打到南京城下。而關起門來在小島上稱帝只能是坐以待斃,沒有任何前途可言。在隆武帝殉難之後,鄭成功於永曆十三年率哀師北伐,寫下了一首表達他意願的詩《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
5 # 弓目
中國歷史傳統,也是儒家思想傳統,不謀反,不做“亂臣賊子”,尤其是“官宦世家”,讀書人(儒生)更是不可能!看歷朝歷代,造反的大部分都是目不識丁的底層勞動人民。實在是沒有了生路,才以命相博,向鄭成功這樣的要“造反”不容易,自己的坎就過不了!有“大明”這個“祖宗”。他真的不敢,也不能!當然吳三桂是例外。
-
6 # 萌哥蛋蛋看世界
一、朱明王朝一直有後裔,有政權延續,南明小朝廷一直都在,其稱帝缺乏合法正統理由;
二、忠君愛國思想的影響吧,鄭成功一直為了風雨飄渺中的明王朝南征北戰,他於永曆十六年五月(即1662年6月23日)病逝,享年39歲(同年1662年6月1日,永曆帝被勒死,南明政權滅亡)。但鄭氏政權一直奉南明永曆政權為正朔,使用永曆年號,一直到永曆三十七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
-
7 # 就想寫一寫
首先考慮鄭成功本身作為一個民族英雄的道德覺悟和忠君愛國的思想來說,個人的道德戰勝了稱帝的慾望。另外一個原因是鄭成功本身就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和鄭成功一起去臺灣的很多人都是受忠君愛國的思想影響的,包括後來的洪門,反清復明是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旗幟和奮鬥目標。如果旗幟倒了,這些人首先就要內亂了,鄭成功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回覆列表
我要反問,為什麼國難當頭時,有些人選擇殺身成仁,有些人選擇賣祖求榮?為什麼有人孝敬雙親,有些人大逆不道?人各有志人各有思,想法不一樣啊!最後回答正題,如果稱帝,也算不上分裂祖國,但是肯定不會再成為民族英雄了!莫以己心度他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