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新則醫師
-
2 # 重症寶大夫
問題需要再表達的清楚一點。
局據我的個人理解是作為一名學醫的醫學生,生病到醫院去看病,有什麼感想,體驗。
說實話,當學生時去看病的感覺已經記不得了。注意是好奇吧,好奇醫生是怎麼診斷的,用了什麼藥,回去會查一查這個要藥的藥理。說實話都是一知半解,畢竟離臨床太遠,即使到了實習的時候,也是淺嘗輒止,理解不深。
說到這個話題,讀書那會兒,最好玩的就是學到某一個疾病的臨床表現,正好自己那幾天也有類似不舒服的情況,那就會胡思亂想,自己是否得了什麼重病。自己嚇自己。
-
3 # 陳醫生講堂
作為醫學生看病的體驗還是蠻有趣的。
記得當年我還是學生時,醫學課程學了很多,實習期間也見過各種患者,見識了多種病症,自以為掌握許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自我感覺以後當一名醫生很輕鬆,呵呵。可是,畢業那年準備考研,突然我病了。白天好好的,半夜被胸骨和肋骨疼醒了,不敢動。稍微翻個身都像是整個骨架被撕開一樣的劇痛。我開始胡思亂想了,這是啥病呢?心臟病了?我還這麼年輕。書上沒見過啊,腦海中過電影一樣翻找著可能的疾病,直到天亮。
憂心忡忡吃過早飯,直奔醫院。說真的,一個醫學生竟不知道該掛什麼科的號。掛內科吧,是不是心臟病啊,心想著就去了內科診室。查了心電圖,沒事啊。大夫又問了我具體疼痛部位和性質,他說你最近是不是休息不好,過度疲勞了。我說最近複習考研有點累了。他說你這是肋軟骨炎,說著用手在我的胸骨兩側按了按。我的天啊!疼死我了。瞬間那種骨架裂開的感覺又襲來了。他說你這炎症挺重,吃點止痛藥,好好休息就好了。
回家趕緊翻書。肋軟骨炎,啥病啊?我咋沒印象呢。終於在書中找到了,很小的篇幅,平時真沒注意,臨床實習也沒見過。這次體驗漲知識了。
-
4 # 關中食者
1991年的暑假期,某國企職工醫院中醫科突然多了一位一臉稚氣的小夥子,穿著白大褂,坐在醫生的位置。旁邊一個年紀大的老中醫已人滿為患,小夥子這兒冷冷清清……人們都在紛紛議論:這是哪裡來的後生,他能看個病?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
十天以後,這個年青大夫就診桌前忽然人慢慢多了起來,甚至後來乾脆還排起了十幾個人的長隊……這種戲曲性的變化,還有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原來這位小大夫是本單位一職工子弟,國家重點中醫院校大三學生,假期實習中;開始他這無人問津,有一天一個老年婦女嫌看病人太多了,等不及就讓這個小趙同學看看,小趙大夫用學校所學的知識,細心給這位老年女患者,望聞問切,最後給開了三副中藥,幾天後,這位女患者吃完三副後,竟奇蹟般的好多了,就這樣,一個傳一個,都傳說職工醫院來了一個小神醫,才出現後來排長隊等他看病的場面,弄的旁邊的那個老中醫大夫十分尷尬。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希望,中醫這個國寶後繼有人,多一些像小趙那樣的學子;不斷傳承,發揚光大,為炎黃子孫造福。
-
5 # 骨科醫生周仁實
感覺看病很簡單,把書本上的症狀套在病人身上。記不住藥物的劑量和使用方法,只能寫在手上。做醫生久了,就如履薄冰了。
-
6 # 局外人甲
不同階段的醫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以五年制醫學本科為例。大一和大二的醫學生基本上都是臨床小白,跟普通人看病差不多,基本上都是聽醫生的。從大三接觸臨床課程和臨床帶教老師開始,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點跟教科書上相似的症狀就開始給自己聯想著診斷疾病了,什麼我是不是得胃癌啦我是不是肚子裡有寄生蟲啊我會不會長骨瘤啦等等,經常在課間課後時間圍著帶教老師看病,整的帶教老師也是感覺挺有意思的。
大家都是這麼一屆一屆過來的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還是有點岐義的,只回答醫學生去看病,我自己來說,一般目標比較明確的,大三之前,我比較尊重所有的醫生,聽之任之,按時服藥。大三之後,自我感覺水平上來了,在看病的時候會提出一些疑問,如果能幫助我解決,自然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