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我85918

    中國的皇帝權力最大的莫過明清兩朝,之前皇權和相權是分立的,有時候皇權還不如相權管用。唐朝的中央政府是有權力打回皇帝旨意的,封駁。明的皇帝權力最集中,但有御史大夫,言官,可以風聞言事皇帝給他們的權力就是挑毛病,懟天懟地懟空氣,都不因言獲罪。至於說是文人風骨,我不願相信,我寧可相信是為了利益集團。

  • 2 # 開涮歷史

    秦始皇創立了皇帝制度,規定了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地位、威望以及對所有人生殺予奪的大權。

    可以說,秦始皇是皇帝制度的制定者,也是犧牲者。他是這個制度實驗的一隻白老鼠。

    首先,皇帝制度本身存在悖論。

    要知道夏商王朝自稱授命與天,他們敬天、法祖,所有大事幾乎都有要占卜決定,因此君權受神權制約。周朝分封各路諸侯,權力也受各諸侯國主制約。

    秦始皇創立了皇帝制度,規定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至高無上就意味皇帝自己就可以恣意妄為,皇帝一旦恣意妄為,皇帝就成了皇帝制度毀滅者。

    秦始皇就是個明證,他生前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你會發現整個大秦帝國的官僚系統,處於靜默無聲的狀態,說白了,就是沒有人敢站出來說不。

    秦王朝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整個朝廷上下都充滿蓬勃向上的氣勢,為什麼秦完成統一後,朝廷上下一片死氣沉沉。

    三公九卿呢?沙場宿將呢?宗親貴族呢?

    整個秦王朝似乎只有李斯一個人在附會秦始皇胡作非為。就因為秦始皇無上權威,沒人敢質疑。

    其次,皇帝授命與天,也受制於天

    漢朝非常注重汲取秦朝之所以滅亡的經驗教訓。大儒董仲舒提出了皇帝授命與天,也受制於天的“天人感應”理論。大白話就是皇帝做得好的話,繼續做;做不好 上天會有感應,會出現災荒以預警;如果皇帝不重視上天的預警,意味著天命要改了,人民就可以起來革命。什麼是革命?“革命”就是革除天命。這時候就要王朝更替了。

    所以晚年的漢武帝面對王朝治理危機,要放下身段釋出罪己詔。

    因此作為授命與天的帝王是要接受天命的約束。

    那天命是什麼?天命就是民意,因此帝王要善待民意。民意誰來反映,自然是士大夫階層。

    因此經過董仲舒演化的儒家思想,在為大一統國家奠定“三綱五常”倫理基礎的同時,也為皇帝制度提出了約束機制。也就是為士大夫階層納諫進言,提供製度設計和理論基礎。

    再次,士大夫階層身負使命。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的忠孝思想就成為整個社會奉行的準則,經過漫長的歲月的滲透,成為整個社會的潛意識,尤其是士大夫階層奉行的法則。

    為國盡忠,敢於直言進諫,是士大夫階層的使命,目的很簡單就是約束皇帝權力。縱觀歷史這個約束作用是比較明顯的,造就了很多善於納諫的明君,但代價也很慘痛,敢於犯上直諫者,大抵也不會有好下場。尤其明朝,冒死進諫的大臣,被殺,被扒了褲子當眾廷仗者比比皆是。堂堂朝廷命官,顏面何存?

    因此明朝皇帝和大臣博弈最激烈。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歸根結底就是跟那幫朝臣槓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滷肉時,可以新增哪些食品新增劑?分別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