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星刑母細胞膠質瘤術後四年,今年開始頻繁頭暈頭痛,天天暈暈乎乎的,是不是復發的前兆?
7
回覆列表
  • 1 # INC愛恩希國際神經學

    關於再手術治療複發性膠質瘤的療效資料相對較少;由於這個原因,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關於外科手術在原發性治療失敗的背景下的適當作用有相當大的爭議。歷史上,公開發表的再手術率一直很低,一般在0 - 10%之間。此外,大多數外科醫生在選擇再次手術的患者時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因此,現有的資料受到大量低級別星形細胞瘤和少突膠質細胞瘤的影響。再手術通常在較年輕和神經系統狀況良好的患者中進行,在腫瘤位置有利的患者中進行,在術後很久才復發的患者中進行。對於低級別腫瘤,這種不一致的政策阻礙了復發腫瘤的組織學研究,並延誤了對其生物學進化的認識。甚至更少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接受了再次手術,因為他們可能錯誤地認為手術無法為惡性膠質瘤患者提供任何東西。(1)惡性星形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患者術後生存時間長短與手術切除程度的粗略相關性;(2)早期和根治性手術在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的實體癌症方面的重要性;(3)惡性膠質瘤記憶體在固有耐藥的細胞間隔;(4)機械細胞還原可能增強其他處理。因此,原發性手術的基本原理可能同樣適用於再次手術,特別是如果組織取樣足夠,並且可以對腫瘤和以前治療的效果進行新的評估。研究人員只對399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的13名(3%)進行了再次手術,平均延長了4.5個月的生存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1例患者術後(17個月)的生存期大於14個月的手術間隔。研究人員對183名患者中的28名(15.3%)進行了再次手術,但他們沒有評論這些手術的效果,儘管有一名患者接受了5次手術。在另一個系列中,大約10%的腦神經膠質瘤患者再次手術,但只有4.4%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這項政策的有效性再次沒有得到評論。研究人員仔細分析了12年多來積累的24例膠質母細胞瘤再手術病例,發現第二次手術後存活時間與術前神經狀態顯著相關,與手術間隔時間長短相關性較弱。研究中的患者由大量神經外科醫生在兩個不同的機構進行手術,佔治療病例的不到5%。研究報道一系列連續的74個病人承認積極多­形態治療專案,再次手術的預期提供給所有惡性星形細胞瘤患者任何新療法的機構之前,無論病人的年齡、腫瘤的組織學分級、腫瘤的位置,或其對治療的反應。當表現狀態或神經功能非常差以致沒有積極考慮任何進一步的治療時,就停止再手術。在36個月的時間裡,40名患者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從再次手術開始的中位生存期為37周。幾乎所有的手術都是在手術顯微鏡和二氧化碳鐳射的幫助下進行的,是在積極的多模式治療的背景下進行的。60例再手術中沒有手術死亡。有四例嚴重感染;再次手術的總髮病率為8.3%。Salcman系列中,第二次手術後的生存時間長短與患者年齡、表現狀態、腫瘤分級、手術間隔等相關,認為惡性星形細胞瘤再手術是安全可行的,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具有潛在的療效。另有幾項研究證實,在再次手術的患者中,平均多活36至37周。再手術常規應用於“建立”其他治療方式值得進一步研究。必須強調的是,由於術後感染的發生率高,組織的狀況往往較差,再次手術需要對手術技術細節的講究。

  • 2 # 玄曦鶴谷

    建議你馬上去醫院拍個核磁,找神經外科的大夫看看。星形母細胞瘤,雖然病例稀少不如膠質母細胞瘤病例那麼有名,但也屬於惡性度極高的腦腫瘤,一般1~2月就應該拍片子複查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到底應不應該向老師打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