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是城中守將,城下異族大軍挾持一群百姓作為人質,威脅開啟城門,否則屠戮人質,這部分人質有親人在城中,甚至還有士兵在城頭。城中百姓非常多,但擁有的軍力和壯丁不能支撐巷戰絞殺敵軍,你怎麼辦?歷史上的案例情況?

19

歷史

回覆列表
  • 1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其實參考明朝末年,明朝與清朝的戰爭中,這個問題就可以找出答案,或者確切的說,是呈現三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

    1622年,努爾哈赤攻佔廣寧,隨後開始對廣寧周邊的城堡以及通往山海關方向的城池進行劫掠和進攻,一般採用攻城之前進行屠殺恐嚇,恐嚇不成再進行軍事強攻。幾個月的時間就攻克大型城市和小型城堡40餘座,大部分城堡都是在努爾哈赤的血腥恐嚇面前選擇逃跑和投降。

    公元1634年,皇太極率軍繞過蒙古襲繞山西地區,而史料當中記載了這樣的一幕:

    山西崞敵止兩千騎,掠子女千餘人,過代州,望城上戚屬相向悲啼,城上不發一失,任其飆去。

    儘管這不是一次軍事進攻城池的戰役,而是後金方面押送上千名被擄掠的明朝子女返回遼東本土充當奴隸,然而他們在代州城旁經過時,城裡的守軍望著他們被掠走的親人和子女,竟然龜縮在城內不出,任由這些同胞被掠走。

    第三種結果: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並攻克了撫順和清河城之後,為了彰顯戰功,更為了對其他明朝軍事據點進行恐嚇,努爾哈赤下令將300名被俘的漢族同胞押到明朝把守的撫順關前,殘忍的砍一下了其中299人的腦袋,再將剩下一個人的兩個耳朵割掉,送回明朝的據點報信。

    當然,這樣的恐嚇並沒有嚇住明朝方面,儘管一年之後,明朝在薩爾滸戰場遭受到了巨大慘敗,但隨後後金向開原和鐵嶺發起軍事進攻時,兩城的明朝守軍仍然頑強地選擇了反擊,即便兩座城市最終陷落,明朝守軍也用絕大部分官兵英勇戰死的結局來回應了凶殘的努爾哈赤!

  • 2 # 海神守望先鋒

    我想應該會有兩種情況,要麼和,要麼戰,無非這兩種抉擇。如果我是城中守將我會選擇前者,畢竟生命是無價的,生命是攥在自己手裡,任何人是沒有權利去踐踏的。

    首先,要穩住敵軍,控住事態,不要擴大,先派出和談代表,一方面尋求和平解決人質問題,一方面做好準備派出突擊人員進行敵軍偵查。一旦和談破裂,突擊人員需要立即衝上敵軍牢房解救人質,正所謂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一方面做好城內百姓的工作,有必要時可以把他們集中起來,留下青壯年,和熟悉城內道路的人,以便不時之需。剩下的老人,婦女,兒童,進行轉移。方便時可以和部隊一起從其他城門突圍出去。

  • 3 # 夕陽233734493

    這個問題要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人質是普通百姓,守將根本就不會管,他不會因為少數人的性命去犧牲全城百姓,得不償失。第二種情況人質是守將的家人,那就要看守將的忠心,如果是忠臣他會大義滅親,保護全城百姓。如果是個懦夫他就會開城門投降。

  • 4 # 葉飄刀

    殺人

    直接下令放箭,對人質進行射殺。

    這個情況,在古代攻城是時常發生的。但威脅開城的不多,更多的是直接驅趕這些人質衝擊城牆。

    除非守將真的本來就想投降,否則開城肯定是不可能的。

    這個時候,面臨百姓的衝擊,如果放進城門,一方面敵人幾乎肯定有人混進百姓中的。

    這個時候,只能下令放箭,而且越堅決越好。同時把仇恨轉嫁到敵方頭上。

    因為你不放箭,全城就得死,而且你放箭越堅決,敵人覺得百姓越沒用,以後反而就不會這麼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蒲松齡的《武技》是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