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高廣銀

    明朝,君主大權在握,予智予雄,外界的壓力被降至最低。這自然是朱元璋的得意手筆,他要打造一個密不透風的專制國家,海洋象徵著開放,與專制八字不合,所以必然被禁止。這就是海禁的由來。

    所謂海禁,不等於閉關鎖國,只是“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出海”,禁止自由貿易,國家則把貿易權壟斷到自己手裡。由此來說明朝的朝貢政策。朝貢,就是以中國為中心,外國前來朝拜,同時進行貿易,當然,政治上你認我為大哥,經濟上我則讓利於你,這叫“厚往薄來”,乃是朱元璋一手製定的朝貢原則。朱元璋時代的朝貢國,包括北韓、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就是越南北部)、真臘(就是高棉)、暹羅(就是泰國)、占城(就是越南南部)等十五個國家,大體覆蓋了東南亞。

    等到永樂朝,也就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執政的時期,出現了俗稱“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從1405年開始,此後三十年間,鄭和共七次遠征南海、印度洋,史書上記載鄭和到訪過的國家,“大小凡三十餘國,涉滄溟十萬餘里”。朱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歷來有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一種,即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關於這一點,姑且拋開不談,單說它與朝貢政策的關係。上田信寫這一節,標題叫“浮在海上的帝國”,他斷定朱棣令鄭和遠征的目的,“在於把以明朝為頂峰的朝貢體制擴充套件到海域世界”。就結果而論,目的達到了,在明朝陸海軍的威逼與利誘之下,南洋大小政權紛紛前來朝貢,據統計,朝貢國家和部族一度高達65個。

  • 2 # 隨錄筆記

    統治者當時主要從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當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期,國內動盪,民不聊生,大批的落魄武士流亡海外,特別進入中國的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再加上當時的元朝殘餘勢力和這些倭寇內外勾結,興風作浪,以及國內不法勢力的參和,對剛剛建立起來的明朝構成強大的威脅,所以當時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果斷下命進行海禁,不許任何船隻出海,阻斷一切和外界的聯絡。這種行為法令其實是一刀切的魯莽行為,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關起門來搞建設,缺乏外面世界的新鮮空氣,成為使國家慢慢走向衰弱的罪魁禍首,真有飲鳩止渴之嫌。

  • 3 #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57

    海禁不是閉關鎖國,海禁禁的是自由貿易,現在所謂自由貿易似乎是政治正確,然而中國有1.8公里的海岸線,在古典農業時代根本沒有足夠的技術條件進行管理,所以當時所謂的自由貿易其實大部分是偷稅漏稅甚至走私!這樣的貿易難道不應該禁嗎?

    從宋末和明初的兩次造船技術大發展來看,海盜橫行海上已經成為事實,日本平戶藩海盜集團和走私商人相互勾結,海貿利潤太高儼然已經成為了具有一定武裝割據能力的跨國財團,這已經不是之前年代的海上盜匪那麼簡單了!想想以後西班牙帝國被英格蘭海盜搶的有多難受你就明白了!

    海禁禁的是民間私人貿易,但是並沒禁絕官方貿易,鄭和下西洋就是官方壟斷貿易的典型,官方既然收不了稅那就直接壟斷好了,到了中後期國力下降組織能力下降 木材缺乏才逐漸放棄下西洋,然而還有調節東亞格局的朝貢貿易,不要小看朝貢貿易 琉球以此立國!

    海禁禁的是貿易,但是並不禁止民間和外華人交流,尤其是西洋人, 明末有大量的中西文化和技術交流都是在民間進行取得成果後再官方接觸的!說白了海禁不是閉關鎖國 不禁對外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衣機,該選滾筒,還是波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