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44295222555

    《素問·玉機真髒論》指出:“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肝屬木,脾屬土,正常相

    克即相勝的順序是木勝土或木克土。故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亦說:“見肝之病,知肝傳

    脾,必先實其脾氣”。從臨床上看,肝病必然損及脾腎,出現肋脹脘悶,噁心嘔吐或腹脹便

    溏等症。遷延性及活動性慢性肝炎尤多見肝脾或肝胃不和之證。

    在肝脾同病中,由肝病及脾的,是病本在肝,波及於牌,臨床上稱作“肝氣犯胃”或“肝

    乘脾土”。如果肝先受病,肝氣不足,硫洩不及,造成脾胃升降失常的,稱作“木鬱土壅”

    即“肝鬱脾(胃)壅”,這是肝病在先、脾(胃)受損在後,治當以疏肝為主,補脾實脾為輔;

    這是“見肝之病,必先實脾”的基本原因。但也有因脾胃本身有病在前,造成脾胃壅滯,影

    響到肝的正常疏洩功能的,則稱作“土壅木鬱”即“脾(目)壅肝郎”,在治療時,就應以調

    整脾胃為主,疏肝理氣為輔。張景嶽說;“病之先受者為本,病之後變者為標。生於本者,

    言受病之根源;生於標者,言目前之多變也”。臨床上掌握這一原則,對鑑別肝或脾病孰主

    孰從,誰先誰後是十分重要的。如肝病犯脾,卻以治脾為主,則肝病不愈,脾病亦難恢復,

    若脾壅木鬱,卻以治肝為主,則脾壅不除,木鬱亦難疏通。

    另外,肝藏血,脾統血,均與血液的生化藏統有關。肝司貯藏調節血量,脾主氣血化生,

    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慢性肝炎思者由於肝脾不和,藏統失職,常可見到各種出血證如

    鼻衄、齒衄、便血或婦女月經過多等。因此在臨床上,掌握肝脾之間密切的生理病理聯絡,

    見肝之病,即先實脾,就有防止肝脾不和,肝脾同病所造成的一系列臟腑變化的作用。在具

    體的做法上,則應判定先後標本主次,合理用藥,就可以防止病情遷延,加快恢復。詳情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廣廈隊蘇若禹公然頂嘴教練,李春江被爆破口大罵,對此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