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類,假儒,假儒又分為迂儒和陋儒兩類。這樣劃分是有原因的,迂儒跟陋儒雖然有諸多不同,但他們在本質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人格上具有虛偽性,在他們身上始終擺脫不了一個“假”字,他們都有意或無意地違背了儒家傳統的道德,失去了儒生應該有的人生境界,完全背離了傳統儒學對儒生的人格要求。在他們身上既看不到“仁、義、禮、智、信”的影子,更感受不到“達則兼濟天下”的胸襟與“窮則獨善其身”的淡泊。他們都不能算做是真正意義上的儒生,所以把迂儒跟陋儒歸入假儒的行列。
迂儒,以周進、范進、王玉輝為代表。這類人的共同點是:醉心舉業,老年得中,成為封建統治者的幫兇。儒學精神並沒有在他們身上得以真正展現,他們反而成為思想僵化和智慧被破壞的代表,且言行愚蠢至極,他們對此並不自知,可以說是迂而不惡,誠善未泯,令人同情。比如周進,他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呆頭呆腦,不通世故,在塾館中“安身不牢”被人辭退,“弄得他連幾兩銀子,一碟老菜葉的生活也過不成”,只得跟跑生意的姐夫去記賬。一天他來到貢院,“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不覺眼睛一陣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周進看著號板又是一頭撞將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這真是“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啊。後來幾個商人看他著實可憐,打算幫他捐監生,周進聽到此話後馬上給眾人磕頭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此時那個呆頭呆腦的周進不見了,此時在他心目中的重生父母恐怕是功名吧!在此可見科舉的神奇力量。在此他的虛偽可見一斑,為了功名什麼話也說,以至於馬上給當時地位比較低的商人下跪,可以看出迂儒的言行是背離儒家精神的。
陋儒,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為人虛偽,善於鑽營,打著幌子實現個人利益,可謂是封建時代的投機者。科考對於他們來說是往上爬的敲門磚,這類人物以嚴貢生、匡超人為代表。嚴貢生平日裡就恃強凌弱,強買強賣,他先是將鄰人之豬詐為己有,致人腿折,接著又為一紙並未付款的借約索要利錢,為了逃脫知縣傳訊,他將糾紛扔給兄弟,自己逃到省城躲避。他還精心設計圈套,賴掉娶兒媳的船費。如此一個恃強凌弱、心狠手辣的跳樑小醜居然總是能逃脫法律的制裁而欺霸相鄰。其一系列醜陋行徑,不僅有辱斯文,而且泯滅人性,寡廉鮮恥。
第二大類,真儒,這類人物是吳靜子傾心描繪的,與上面的人物形成鮮明的對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莊紹光、虞博士。這些人物既有自身特點
第一大類,假儒,假儒又分為迂儒和陋儒兩類。這樣劃分是有原因的,迂儒跟陋儒雖然有諸多不同,但他們在本質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人格上具有虛偽性,在他們身上始終擺脫不了一個“假”字,他們都有意或無意地違背了儒家傳統的道德,失去了儒生應該有的人生境界,完全背離了傳統儒學對儒生的人格要求。在他們身上既看不到“仁、義、禮、智、信”的影子,更感受不到“達則兼濟天下”的胸襟與“窮則獨善其身”的淡泊。他們都不能算做是真正意義上的儒生,所以把迂儒跟陋儒歸入假儒的行列。
迂儒,以周進、范進、王玉輝為代表。這類人的共同點是:醉心舉業,老年得中,成為封建統治者的幫兇。儒學精神並沒有在他們身上得以真正展現,他們反而成為思想僵化和智慧被破壞的代表,且言行愚蠢至極,他們對此並不自知,可以說是迂而不惡,誠善未泯,令人同情。比如周進,他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呆頭呆腦,不通世故,在塾館中“安身不牢”被人辭退,“弄得他連幾兩銀子,一碟老菜葉的生活也過不成”,只得跟跑生意的姐夫去記賬。一天他來到貢院,“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不覺眼睛一陣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周進看著號板又是一頭撞將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這真是“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啊。後來幾個商人看他著實可憐,打算幫他捐監生,周進聽到此話後馬上給眾人磕頭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此時那個呆頭呆腦的周進不見了,此時在他心目中的重生父母恐怕是功名吧!在此可見科舉的神奇力量。在此他的虛偽可見一斑,為了功名什麼話也說,以至於馬上給當時地位比較低的商人下跪,可以看出迂儒的言行是背離儒家精神的。
陋儒,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為人虛偽,善於鑽營,打著幌子實現個人利益,可謂是封建時代的投機者。科考對於他們來說是往上爬的敲門磚,這類人物以嚴貢生、匡超人為代表。嚴貢生平日裡就恃強凌弱,強買強賣,他先是將鄰人之豬詐為己有,致人腿折,接著又為一紙並未付款的借約索要利錢,為了逃脫知縣傳訊,他將糾紛扔給兄弟,自己逃到省城躲避。他還精心設計圈套,賴掉娶兒媳的船費。如此一個恃強凌弱、心狠手辣的跳樑小醜居然總是能逃脫法律的制裁而欺霸相鄰。其一系列醜陋行徑,不僅有辱斯文,而且泯滅人性,寡廉鮮恥。
第二大類,真儒,這類人物是吳靜子傾心描繪的,與上面的人物形成鮮明的對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莊紹光、虞博士。這些人物既有自身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