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盤點

    這兩部作品是中國產電視劇難以逾越的雙壁,導演皆為張黎。不過很明顯《走向共和》的格局相較《大明王朝1566》要大,但這並不是說《走向共和》就比《大明王朝1566》更有深度,二者側重點不同,呈現的結果自然就不一樣。

    《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廟堂之中,裡面有嘉靖這樣的統治者,有嚴嵩、徐階這類儒表法裡、維護統治者的法儒,亦有海瑞這種從道不從君的反法之儒(法儒等定義借用秦先生語)。之所以說《大明王朝1566》格局要小,就是因為整部劇是在帝制這個局勢裡發生碰撞,不管是清流倒嚴還是海瑞死諫,皆有維護帝制之意。最後幾集海瑞雖然闡述了君民共治的思想,但終究不能衝破專制的限制,家天下的傳承未變。

    《走向共和》所處的是中國五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當時的社會成員結構除了統治者(慈禧太后)、法儒(翁同龢、徐桐)、反法之儒(李鴻章、張之洞)外,還有立憲派(袁世凱、康有為、譚嗣同)和革命派(孫中山、黃興)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劇情也就不會囿於帝制之中,更多的是要走出帝制。從秦到清兩千多年的帝制,中間雖然出現過不少的盛世,當遇到西方近代文明的衝擊,或主動、或被動的都要進行變革,甚至重建。革命派和立憲派經過了艱苦的鬥爭,終於把帝制給除掉了。但是除掉了帝制,是要按照立憲派的想法建立君主立憲政體,還是按照革命派的想法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又成了天下的矛盾。於是在《走向共和》的後半段,兩派依舊在不停的探索,到最後一集也沒有定論(以上論述的是68集版本的內容,59集略有修改)。

    兩部劇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對官員形象塑造的立體化。劇中都有一大批的官員,但這些官員除了海瑞因為劇情需要被塑造成了一心為國,無黨無私的形象外(當然歷史上確實如此,海瑞去世的時候家裡竟連一副棺材都買不起,還是同僚資助的),其他的官員都是有血有肉,難辨忠奸的存在。就像李鴻章一方面任人唯親另一方面又不惜用性命維護國權;張居正一心倒嚴卻也主張讓浙江動亂,其他的諸如嚴嵩、徐階、康有為、翁同龢等所作所為亦有忠奸,只是程度不同,難以用好壞評價。僅此一項,在中國產電視劇中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雍正王朝》在這一方面也不錯)。2017年大火的《人民的名義》雖是現代的政治反腐劇,但仍舊拜託不了人物臉譜化的形象,說其為現代版的《包青天》未嘗不可。

    有了這些形態各異的官員,自然就有一個光怪陸離的官場。兩部劇對官場都有一定程度的展示,這一塊《大明王朝1566》更多也更深入一些。如體制中的官員升遷之道除了辦事能力出眾和後臺夠硬之外,還要學會揣摩聖意、拉幫結黨,屁股永遠坐對地方(瞿鴻機對惲毓鼎語)。這些做到了,其他的像魚肉百姓、搞權色交易都是小事,反正古往今來當官的皆是如此,只要你聽話,皇上也懶得管你。《人民的名義》中大氣凜然的侯亮平、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陳海都是有背景的人,農民的兒子趙德漢倒是第一集就被查了水錶。

    總的來說,這兩部劇能在豆瓣拿到9.7的高分,並非浪得虛名。但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兩部劇從上映至今經歷了不少波折。希望有一天《走向共和》與《大明王朝1566》這種型別的電視劇能正大光明的被主流思想接受,那樣我們也能更進一步感受到自由。

  • 2 # 夢中誰慧眼識君

    大明王朝講的是,走向共和講的是

    整個大明王朝其實只講了兩件事,改稻為桑和海瑞上疏,卻整整演了46集、寫了厚厚的兩本書。

    看起來只是講了兩件歷史程序中相對不算大的事,其實講出了整個中國歷史下封建王朝的意識形態,描繪出一個囊括所有人的局,並親自解剖了它。

    任你是嘉靖海瑞嚴嵩呂芳胡宗憲,都逃不出這個局,甚至海母海妻海女都逃不出這個局,哪怕他們只是生活在封建社會家庭的小局當中。

    而走向共和用更長的篇幅,只講了一件事,一件真正的大事!這件事就是它的名字——走向共和。

    為什麼要共和?為什麼封建不能繼續維持?就是因為這個勢!所謂大勢所趨,在這個千年不遇的大變革時代,封建將凋零,共和將興起。

    無論你是慈禧光緒李鴻章,都阻止不了,也無論你是袁世凱孫中山樑啟超,都必然成為時代的註腳。李鴻章語“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這就是這個時代賦予這些人的責任。

    張黎先拍的走向共和,後拍的大明王朝,我記得他在採訪中說過,他在拍大明王朝的時候退了一步,但退的這一步反而讓大明王朝有了更好的呈現結果。

    我對這一步的理解,可能就是不再拘泥於處處體現思想的先鋒性,而花更大的精力去解剖思想的根源和成局的原因。

    大明王朝所處的歷史背景是明後期的改革時期,雖然有改革,但還是拘泥於封建統治的內部改革,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就無人能破局,只能是各人施展十八般武功、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局中纏鬥。

    而走向共和處在千年難遇的大變革時代,封建社會正在瓦解,那處在封建中的局也自然被打破,所以才能有很多人跳出局中、站在局外去看世界,找到世界未來的方向,跟隨自己認定的勢,去努力追逐。

    就像大明王朝中所有人都在盡力維護皇帝,就連海瑞都只是希望自己的直言上諫能夠讓皇帝向善而已。而走向共和中,有人堅決維護封建統治,有人希望洋務救國,有人看好君主立憲,有人信仰共和之路。

    所處時代的不同,造成了這種現象。當你把兩部劇一起觀看的時候,可能會有更多的收穫,比如你可能會發現,走向共和過去了百年之久,封建社會的那一套就不存在了嗎?大明王朝過去了四百多年,海瑞那樣的人還在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生嬰兒可以母乳和奶粉混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