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保潔大叔
-
2 # 櫻雲小憩1
本人大學畢業11年,之前對中級不上心,曾經兩次裸考,去年終於定下心來決心拿下,2019年3月開始備考,當年一次過三門。總結下來就是堅持再堅持。按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做筆記,還有後期應該做些機考模擬,畢竟考試時間有限,題量大,適應機考的環境和方式也很重要。
-
3 # 皮考考
難不難考是沒有標準尺度說明的,對於知識基礎牢固,就業經驗豐富,甚至還有考過了註冊會計師的考生這應該一點也不難,當然對於絕大多數只擁有初級會計證工作經驗也不多的人而言,中級會計證在會計行業內已經是難度稍大當然也有比較大用處的證書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的報考要求不難看出:
1、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5年。
2、取得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4年。
3、取得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2年。
4、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1年。
5、取得博士學位。
除了對學歷有要求外,還對工作經驗有要求,也就是說,中級會計的考生已經本身就具備一定水平,因此,總體而言難度還是有的
並且,中級會計是會計人員提升資質水平的一個階梯,有很多大公司大企業可能招聘要求就是中級會計,而且你還能憑藉中級會計證升職加薪,也為你考取更高一等級的證書打下基礎,所以中級會計還是有必要考的,你可以使用上學吧中級會計題庫APP進行備考,裡面含有大量關於中級會計師考試的習題,真題,模擬題,說不定可以幫助到你
我個人把它理解成這是兩個問題,一是難不難考,二是有沒有考的必要。我只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一,難不難考。從資料上看,每年那麼高的棄考率和那麼低的透過率,說它難考並不為過,當然,我指的是對我們這些智商平平的人而言。想透過中級,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先介紹一下我的個人情況,我是1995年參加的高考,在內蒙古,只考了390多分,什麼學校都上不去,就去讀了自考會計專業。專科用了兩年拿到畢業證,本科卻用了12年,一是因為精力有限,邊工作邊備考確實很困難,二是高數二和英語二這兩門課程對於一個沒有考上大學的文科生而言,簡直太過於殘暴了,當我拿到本科畢業證和學位證的那一刻,就認為自己功德圓滿了,再也不想參加什麼考試了,就這樣混了好多年。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跳槽到新的單位,我們科室四個人,不是注會就是中級,而我只有一個會計從業資格。沒辦法,這年年底的時候我萌生了考中級的想法,而這一年,我已經四十歲了。備考過程當然很煎熬,每晚都兩點左右睡覺,看課件,刷題,這個過程中不止一次地想過要放棄,但熬過來就好了,兩年時間,終於拿下了中級。所以,只要能堅持,中級就不難考,記住,是堅持。
再來說有沒有必要考,對於年輕人來說,肯定是有必要的,如果想有發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早考不晚考,因為隨著報名人數的增多,競爭會愈加激烈,考試環境也會越來越嚴苛,先是無紙化,再到今年不允許帶計算器,大家都能感受得到。於我這個四十二歲的人來說,考中級不是為了有所發展,而是為了保住飯碗罷了。但對於年輕人來說,想上升發展,就一定要考下它,然後再向著注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