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Q小湯圓

    紂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長曰微子啟;次曰微子衍;三曰壽王。因帝乙遊於御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因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趙啟等上本立東宮,乃立季子壽王為太子。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元配皇后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后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紂王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

    封神演義 明·許仲琳

    文指太師聞仲,武指鎮國武成王黃飛虎。

  • 2 # 趙忠雲

    古代帝乙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就是紂王。這個文能安邦說的就是聞仲,武能定國說的就是黃飛虎,回答完畢。

  • 3 # 煮書人

    都是商紂王的人,文足以安邦,指的是太師聞仲,武足以定國,指黃飛虎。聞仲在西征西岐時戰死了。黃飛虎投降姜子牙了。所以文未能安邦,武也沒有定國。

  • 4 # 拼搏的小馬

    文指的是太師聞仲,武 指鎮國武成王黃飛虎!

    聞仲,商紂王之父帝乙託孤之臣。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殷商太師聞仲輔兩朝君主,殫精竭慮、東征西討,鎮朝歌江山、穩殷商氣數,為人剛正不阿,甚有威望,對商朝忠心耿耿,有先王賜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紂王亦敬重。俗語“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的“文”指的就是聞仲。

  • 5 # 壹號觀察

    “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最早出現的文獻是明代許仲琳小說《封神演義》。

    在第一回介紹紂王的一段話說道:“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

    由此可見:

    文最早指的是太師聞仲。聞仲是《封神演義》中的重要人物,帝乙託孤大臣,位居太師,坐騎墨麒麟,使雌雄鞭。與黃飛虎並稱為“文武雙璧”,他一生南征北戰,最後死於絕龍嶺,封 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武指的是武成王黃飛虎。《封神演義》中商朝武成王,七世忠良。因紂王無道投奔西岐,隨子牙攻打朝歌途中,被張奎殺死,封神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五嶽之首,執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獄。

    現在,這句話也可寫作“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或者“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意思是說:能文能武,有大才能,可以做出一番大貢獻。

    文:指的是有治理國的能力;武:指的是軍事才能。像歷史上的劉邦、諸葛亮、李世民就很典型,近代的毛澤東,周恩來等。

    歷史語言傳承發展到今天,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文化需求,也是有很多引申義的出現。現在這句話也不一定要使用在很高位的群體,在普通人生活中,對於普通人有突出的才能,也可使用。

  • 6 # 憶玲紫

    個人感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立國,這句話中的文和武並不是個人名字,而是說學識淵博足智多謀的文人雖手無縛雞之力但卻能讓國家安定從而達到保家衛國的目的,武,則是指擁有勇往直前不畏死亡,有萬夫莫敵的人,雖無運籌帷幄的知識 單卻能帶動軍隊的氣勢,同時也能嚇住敵方軍隊,故而做到武足以立國,

  • 7 # 99連山堂中醫文化

    這裡的文指文治,傳統的是儒家的三綱八目和古代的國泰安民的法條律例。這裡的武指武功,就是兵家的兵書戰略戰策,排兵佈陣,攻城掠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切為了王天下服務的武裝利器。

  • 8 # 卜居陋巷頭

    “文武之道”者,在遠古著作中多出現,指:“周文王、周武王對天下的治理維護”也。

    故,文,指文王。武,指武王。

    既非指“文化”與“武力”,又非指“文人”與“武士”。

    就“文武”二字本意來說,“文”者,表也;面也,皮也;借指維護,掩護也。“武”者,掩蓋、保護之器物也,如“武裝”——古代軍人保護身體的戎衣也。

  • 9 # ~紅塵客~

    封神演義裡指的是聞仲和黃飛虎。

    個人覺得所謂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就是文治武功,是安定保衛國家和治理管理國家的才能。這裡的文指文治,是管理治理國家的才能方法。武指武功,就是兵家的兵書戰略戰策,排兵佈陣,拒敵於家門之外,保衛國家不受外敵侵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忘不了一個人又不能聯絡他,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