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殺了明英宗?當也先傻嗎?在當時的局勢下,也先如果殺害朱祁鎮,顯然是最失當的選擇,把他平安送回才是最正確的決定,這是一步一石三鳥的妙招,為什麼這麼說?
分析一下也先發動戰爭的目的。
從本質上說,也先進攻明朝的目的是劫掠,並不是要滅掉明朝,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實力上,他都沒有這樣的實力。
也先當時只是太師,名義上的蒙古大汗是脫脫不花,脫脫不花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根據草原上的傳統,韃靼部的他才有資格稱汗,而來自瓦剌部的綽羅斯家族的也先是沒有這個資格的,這個規矩從成吉思汗開始到清末就沒有變過。當然後來也先與脫脫不花反目,兩人互相攻殺,最後脫脫不花被也先襲殺,也先稱汗,但也因此徹底得罪了蒙古各部落,最後眾叛親離被部下所殺,這就是擅自稱汗的後果。
如果他要嚮明朝發動滅國級別的戰爭,光憑他的瓦剌部顯然實力不夠,頃全瓦剌之兵,加上各部落僕從軍隊,兵力也就20多萬人,這點兵力在土木堡打敗明軍可以,要想逐鹿中原,無異痴人說夢。所以必須要脫脫不花配合,瓦剌加上韃靼,再加被征服的兀良哈三衛和女真各部落等,如果齊心,或許還可一戰。
而土木堡俘獲英宗,對也先來說是意外之喜,如同中了六合彩,所以他第一時間就帶著英宗到大同、宣府等處轉了一圈,想要騙開城門劫掠一番,無奈被大同守將郭登、宣府總兵楊洪拒之門外,無計可施之下,也先選擇了更激進的辦法,驅大軍直入長城,屯兵北京城下,在這個時候,也先仍然不忘拿英宗當籌碼,想要談判。
分析一下,可以看出,也先的目的有兩個。首先拿英宗當籌碼,撈取最大的好處。如果被拒絕,再開始動武,能攻下北京城當然最好,如果攻不下,就在城郊和周邊劫掠,總之,撈得越多越好。
奈何明朝早已立景泰帝,也先惱羞成怒之下,才開始攻城,京師保衛戰開始,過程不用多說,也先損兵折將而去,既定的戰略目標一個都沒有實現。
這時候,也先需要作出選擇,該拿英宗怎麼辦?可以說,殺死英宗肯定不在他考慮之內,為什麼這麼說?
從政治角度看,對也先來說,脫脫不花對他的威脅比明朝更大,如果殺死明英宗,顯然不可能得到明朝的寬恕,等於樹立了一個永遠的強敵,這樣的結果,對志在稱汗的也先來說無法承受,而如果明朝和韃靼聯手,滅掉也先簡直易如反掌。
從經濟角度看,也先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從明朝得到物資,這也是他入寇的初始動機。同樣,如果殺死明英宗,朝貢、互市這些對他來說簡直不可缺少的進口市場將再也不可能出現。
從軍事角度看,如果殺死明英宗,這種仇恨是不可能輕易化解的,大明必定舉兵報復,別說自己,自己子孫也將世世代代承受這個後果,不信的話請參考金國滅亡時南宋對他們做了什麼。
這時,也先表現出了一個高明政治家的能力,他主動將英宗送回明朝,使得明廷沒有了同脫脫不花講和的理由。這招棋走得非常絕妙,送回英宗,使得明朝內部同時出現兩個天子,必將引起爭鬥,同時可以打擊脫脫不花的勢力,自己還可以趁機提出互市要求,一舉三得,事實也證明也先的目的後來都達到了。
也先殺了明英宗?當也先傻嗎?在當時的局勢下,也先如果殺害朱祁鎮,顯然是最失當的選擇,把他平安送回才是最正確的決定,這是一步一石三鳥的妙招,為什麼這麼說?
分析一下也先發動戰爭的目的。
從本質上說,也先進攻明朝的目的是劫掠,並不是要滅掉明朝,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實力上,他都沒有這樣的實力。
也先當時只是太師,名義上的蒙古大汗是脫脫不花,脫脫不花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根據草原上的傳統,韃靼部的他才有資格稱汗,而來自瓦剌部的綽羅斯家族的也先是沒有這個資格的,這個規矩從成吉思汗開始到清末就沒有變過。當然後來也先與脫脫不花反目,兩人互相攻殺,最後脫脫不花被也先襲殺,也先稱汗,但也因此徹底得罪了蒙古各部落,最後眾叛親離被部下所殺,這就是擅自稱汗的後果。
如果他要嚮明朝發動滅國級別的戰爭,光憑他的瓦剌部顯然實力不夠,頃全瓦剌之兵,加上各部落僕從軍隊,兵力也就20多萬人,這點兵力在土木堡打敗明軍可以,要想逐鹿中原,無異痴人說夢。所以必須要脫脫不花配合,瓦剌加上韃靼,再加被征服的兀良哈三衛和女真各部落等,如果齊心,或許還可一戰。
而土木堡俘獲英宗,對也先來說是意外之喜,如同中了六合彩,所以他第一時間就帶著英宗到大同、宣府等處轉了一圈,想要騙開城門劫掠一番,無奈被大同守將郭登、宣府總兵楊洪拒之門外,無計可施之下,也先選擇了更激進的辦法,驅大軍直入長城,屯兵北京城下,在這個時候,也先仍然不忘拿英宗當籌碼,想要談判。
分析一下,可以看出,也先的目的有兩個。首先拿英宗當籌碼,撈取最大的好處。如果被拒絕,再開始動武,能攻下北京城當然最好,如果攻不下,就在城郊和周邊劫掠,總之,撈得越多越好。
奈何明朝早已立景泰帝,也先惱羞成怒之下,才開始攻城,京師保衛戰開始,過程不用多說,也先損兵折將而去,既定的戰略目標一個都沒有實現。
這時候,也先需要作出選擇,該拿英宗怎麼辦?可以說,殺死英宗肯定不在他考慮之內,為什麼這麼說?
從政治角度看,對也先來說,脫脫不花對他的威脅比明朝更大,如果殺死明英宗,顯然不可能得到明朝的寬恕,等於樹立了一個永遠的強敵,這樣的結果,對志在稱汗的也先來說無法承受,而如果明朝和韃靼聯手,滅掉也先簡直易如反掌。
從經濟角度看,也先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從明朝得到物資,這也是他入寇的初始動機。同樣,如果殺死明英宗,朝貢、互市這些對他來說簡直不可缺少的進口市場將再也不可能出現。
從軍事角度看,如果殺死明英宗,這種仇恨是不可能輕易化解的,大明必定舉兵報復,別說自己,自己子孫也將世世代代承受這個後果,不信的話請參考金國滅亡時南宋對他們做了什麼。
這時,也先表現出了一個高明政治家的能力,他主動將英宗送回明朝,使得明廷沒有了同脫脫不花講和的理由。這招棋走得非常絕妙,送回英宗,使得明朝內部同時出現兩個天子,必將引起爭鬥,同時可以打擊脫脫不花的勢力,自己還可以趁機提出互市要求,一舉三得,事實也證明也先的目的後來都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