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造師ABC
-
2 # 首席投資官
按照新古典的理論,薪資是由勞動力的邊際產出決定的。如果單個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大於其薪資水平,那麼投資活動就會持續,直到這個工種的邊際產出等於其薪資水平,形成最優產出。對於物價來說,是由商品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決定的,兩個曲線的交點則為物價。
很多人經驗上認為薪資和物價應該成比例變動,原因在於,薪資上漲的原因在於單個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原因,這個邊際產出增加的原因在於人均資本擁有投資量的上漲。投資量的提升帶來消費的提升,整體來說供給曲線向左移動,使得均衡價格上漲。
所以薪資與物價同比例變動只是一種特殊情況,更多的時候是薪資與物價沒有聯絡。打個比方,一個種地的農民如果不改良生產技術,邊際產出不變,但他需要的租用的土地由於其他行業的效率提升變得更加稀缺(其他的行業能夠承擔上升的地租),地價上升,當然對於這個農民來說就是物價變貴、薪資不變、個人福利水平下降。
-
3 # 大可樂笑笑
薪酬沒漲,物價上漲飛快……不知道為什麼提問者昧著良心說出這樣的話來。
物價上漲沒錯,薪酬沒漲嗎?三十年前平均薪酬多少?二十年前平均薪酬多少?十年前平均薪酬又是多少?在各個時期,保障基本生活後收入結餘情況怎麼樣?
30年前,除了吃穿能存幾個錢?過年一人買件新衣服都是奢望吧?為什麼?不就是餘錢嗎。
20年前,電視冰箱洗衣機;10年前,電腦手機摩托車;到現在,小汽車不說家家戶戶都開上了,就是一般農村村口總停著三五部吧?為什麼?不就是除掉吃喝,收入結餘越來越多了嗎?
30年來,除了房價異軍突起,對於正常勞動者來說,還有什麼物價漲幅超過薪酬的?
當然,你要說你這三十年一直躺著領低保,那算我錯了。
-
4 # 郭雲金
薪酬漲了,只是不如物價長得快而已!印錢印多了,而印的錢又沒有跑到企業手裡面都壓在樓市了!樓市嘛又火的一塌糊塗開盤既售罄所以相關的物價也被樓市拉動了!而企業沒有賺到多少錢所以工人工資也就那麼些!發多了企業也就不存在了!就這麼回事!
回覆列表
物價的漲跌由供求關係決定;
當供過於求時,物價就下跌,屬於買方市場; 當需求大於供給時,物價就上漲,屬於賣方市場。
物價的漲跌有一定的週期性,當某一種物價上漲時,人們就會擴大生產力,生產力擴大了,供給就會大於需求,物價就又會下跌了。
人的薪資也一樣由供求關係決定,當某一行業的勞動力不足時,需求大於供給,薪資就上漲,反之同理。
人的薪資相對於物價的變動往往是滯後的; 當物價上漲時,人們的工資往往就跟著上漲,同時,人的工資上漲了,人是生產力的三大要素之一,勞動力成本上漲了,其它的要素不變的話,物價就跟著漲,同時,人的薪資就又跟著上漲。這不就形成惡性迴圈了嗎?其實不然,如果某個行業的薪資水平高出很多,就會促使更多的人湧入這個行業,這樣,勞動力的供求關係又改變了,會達到一個平衡點。
當然,國家也會進行調控,調控的手段有很多種,這裡就不再一一展開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