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阿華記農

    水稻生產中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原則上優先採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中的農業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但並不意味排斥化學農藥的使用,而且病蟲害一旦發生了,主要還是採用化學防治,所以我們就來重點了解一下水稻常見的病蟲害的特點和藥物防治注意事項。

    一、水稻主要蟲害用防治措施。

    1.螟蟲(二化螟、三化螟)。二化螟防治適期為卵孵化高峰期(蟻螟期)或水稻枯鞘盛期,三化螟防治適期為卵孵化盛期,防治指標為叢害率在1%以上,即在二化螟、三化螟叢害率達1%以上時對稻田進行施藥防治,一般可結合實際交替輪換用藥,施藥後最好維持田間水層2-3天,效果更好。

    2.稻飛蝨。稻飛蝨藥劑防治適期為2齡、3齡若蟲盛期,用藥注意防治時間要早、水量要足、噴霧要勻、部位要準,為害重時可用粗水噴霧,讓藥液沉降到稻株

    基部。

    3.稻縱卷葉螟。稻縱卷葉螟屬遷飛性害蟲,成蟲有很強的趨綠性,喜在生長嫩綠廕庇的稻田裡群集,一頭雌蟲一般可產卵100粒左右,經6天左右孵化,初孵出的幼蟲先在嫩葉上取食葉肉,很快即到葉尖處吐絲卷葉,在裡面取食,蟲齡越大卷苞越大,抗藥性越強,越不容易殺死,防治適期為卵孵盛期至1-2齡幼蟲高峰期或初見葉尖捲曲時,防治指標為稻縱卷葉螟百叢新苞30個以上,即在稻縱卷葉螟百叢有新蟲苞30個以上的稻田進行施藥防治。

    4.稻薊馬。稻薊馬在中國南方可終年繁殖為害,但不耐高溫,最適宜溫度為15-25℃。水稻以秧苗和分櫱期受害最重,早稻秧苗2葉期見卵,4-5葉期卵量最多,本田多產於水稻分櫱期,圓稈拔節後卵量減少。由於稻薊馬繁殖週期短促,應重視田間觀察及測報,及時防治,一般在若蟲發生盛期,當秧苗百株蟲量200-300頭或卷葉株率10%-20%、水稻本田百株蟲量300-500頭或卷葉株率20%-30%時進行藥劑防治。

    二、水稻主要病害用藥技術。

    1.稻瘟病。稻瘟病在整個水稻生育期均可發生,根據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葉瘟、節瘟、穗莖瘟和穀粒瘟等病害。防苗瘟、葉瘟在發病初期,防穗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重發田塊在齊穗期再施藥一次。

    2.稻紋枯病。水稻紋枯病俗名花足稈、爛腳瘟、眉目斑,多發生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發病快時病斑呈汙綠色,葉片很快腐爛,莖稈受害症狀似葉片,後期呈黃褐色,易折。紋枯病病叢率達到10%的稻田,每公頃可用20%井岡黴素750-900g對水750kg噴霧。發病初期施一次藥,重發田塊隔10-154再施一次藥。

    3.稻曲病。稻曲病是水稻生長後期發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開花後至乳熟期發生,主要為害穀粒。防治稻曲病用藥適期在水稻孕穗後期(即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如需第二次施藥,則在水稻破口期(水稻破口50%左右)施藥,破口後施藥藥效不理想,且易產生藥害。

    水稻的病蟲害種類非常多,防治方法多以預防為主,選擇優良的種子、嚴格的種子處理、秧田管理、移栽後的水肥管理,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一旦發現了病蟲害,根據當地的環境氣候、和施藥種類,積極進行藥物防治,避免病情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達翡麗走慢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