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錦教育

      如今,教育和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孩子成長的負擔。

      當家長和老師的雙重壓力共同傾軋於孩子的學習之上時,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略顯殘酷。

      老師和家長都會認為,考試成績是最能體現學習成果的,於是,大部分在校學習的孩子把學習成績當做自己的救命稻草。

      當然,有一部分孩子早已經不在乎,他們的學習成績讓他們早早的便定義了人格的優劣,這非常可怕。

      學習成績好壞真的能定義為孩子是否聰明或者懂事嗎?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不承認可愛的孩子們在智力上有什麼差距,當然我也不會認為不愛學習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只是認為他們還遊離於學習的邊緣,沒有融入進去而已,作為老師和家長,把孩子帶入學習的環境中才是最為關鍵的。

      學習差的孩子真的就不想學習好嗎?

      任何一個孩子都想向家長和老師證明自己,只是孩子們年齡太小了,心智還不夠成熟,當挫折、困難、壓力一併而來時,他們本能選擇逃避,學習對於基礎不好的孩子來說,的確非常困難,索性不學習了。

      還有,現在的教育習慣性的排名次,這也徹底擊碎了好多孩子不夠成熟的自尊心,於是,學習上的惡迴圈便誕生了,成績越差,越不願意學習,越不願意學習,成績越差。

      其實,更惡劣的是成績不好還會承受家長的失望和老師的忽視,讓小小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迎來第一撥不公平。

      在校學習的孩子只有學習科學知識嗎?

      一個人一生中學習的東西非常多,科學知識只是掌握生存技能的一個手段而已,相比而言,與人接觸,學習與人溝通,高情商的培養,和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更為關鍵。

      那些長大後有成就的孩子,在學校時,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為人處事謙卑有禮,團結同學,情商很高,學習不好不代表很多東西,就像教育的概念一樣,它能給人以方向,但它不能決定一個人高度。

      所以說,教育和學習並不是我們的全部,只有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滿足,並用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生活,這才是教育和學習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話說回來在中國,不重視孩子分數的家長几乎沒有,但絕大部分家長,在對待孩子考試成績的問題上卻有失偏頗。

      無論考得好考得差,怎樣處理才能給孩子積極的迴應,幫助他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好地發展呢?

      今天,師錦小編和各位家長一起探討一下家長如何正確迴應孩子成績:

      孩子考得好

      炫耀型:真厲害,不愧是我的兒子!零花錢翻番!

      盲目樂觀型:孩子的智商就是高,只要一學成績上去得真快。

      孩子一次考試成績好了,並不代表他所學的知識都紮實了,牢固了。也許出的題恰恰都是孩子會的,或是蒙對的。而家長不瞭解真實情況,盲目樂觀,會讓孩子學會投機取巧,不刻苦努力,總想著靠僥倖取勝。

      孩子考得不好

      暴躁型:瞧瞧你的分,給老子把卷子每張抄五遍!

      領導型:對於你的考試成績,你應該深刻檢討。

      懲罰型:期中考試你考好了獎勵了一個飛機模型,期末考成這樣,暑假的娛樂活動全部取消!

      揪住不放型:你看看你的成績,你怎麼還看電視?別忘了你的分數!

      焦慮型:天哪,你考成這樣可怎麼辦哪!這成績可考不上好初中,上不了好高中,進不了好大學,將來怎麼會有好工作?

      到處求助型:我家孩子考得太差了,幫幫我家孩子吧!有認識的好的補課老師嗎?

      強壓型:還是你不夠努力,給你買了十套試卷,做完寒假作業就做這個吧!

      這些態度統統不可取!正確的態度只有一個:平和!

      1. “不以成績好喜,不以成績差悲”。

      2. 要記住孩子的成績不可能因家長的一頓怒吼和一頓胖揍而提高,所以,都應冷靜面對

      3. 考得好,給予肯定和鼓勵,總結經驗,制訂計劃,鞏固勝利果實。

      4. 考得不好,更要平和。一定要找到考得不好的原因,對症下藥。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接納和幫助。臨近期末,師錦小編祝各位同學都能取得好成績!

    我是師錦小編,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給小編點點關注支援一下吧~

  • 2 # 公考壹加壹

    古代有句諺語: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這句話不僅膾炙人口,人人知道,也更加深了學習努力對成績提高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努力了成績就一定要提高。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複雜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它和很多因素有關,不單單隻靠努力就可以的。

    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為什麼不好?在我看來有幾個原因:

    知識點掌握

    一般而言,考試能很好的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水平,因而學習成績高低也成了衡量學生能否很好掌握知識點的標準。

    考試,是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分數的一個過程,獲取分數就意味著要做對儘可能多的題目,想做對,那就需要做更多的題目,能做更多的題目,就必須對相應的知識點掌握比較清晰。

    一套合格的綜合類試卷,簡單、中檔、難的題目大概比例是4:5:1的概率,每道題目都有設定好的做題時間。因此如果在簡單的題目上失分,或者簡單的題目浪費了很多時間,那麼顯然成績就不會太高。

    因此所謂的考試馬虎,或者沒時間做,這些都不是理由,只是反映出平時學習學的並不踏實。

    興趣與學習態度

    現在的學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導致很多學生對於課內學習興趣乏乏,進而影響成績的提高,惡性迴圈。成績不好,很容易造成心理落差,有些人由於學習找不到成就感,對於學習的態度就容易鬆懈或者過度緊張。

    學習方法

    我們經常見到很多孩子平時特別的努力,有時候寫作業寫到10點或者更晚。說實話,這麼努力,成績一定得名列前茅,但是往往事與願違。

    這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孩子不會學習,沒有合適的學習方法,造成了即使再努力,成績也不是特別突出。因此學習方法比努力更加重要。

    這就說明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努力有佔據一定的因素,但是也要重視其他因素,找到很好的提高方法。

    1、可以選擇一些高效學習方法類的書籍,瞭解大腦的執行機制,如何學習才能讓大腦更容易記住。

    2、總結自己的學習規律,儘量做到在自己效率高的時候去做一些比較困難或者自己比較欠缺的科目,保持比較愉悅的心情去學習。

    3、對於家長而言,當面對孩子成績不好時,尤其是那些比較努力的孩子,就要進行合理的引導,改變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

  • 3 # V柳葉飛V

    肯定不一定嘛,學習成績不好,原因很多的。

    1.智力差異。有人天生聰明,有人天生愚鈍,天生聰明的人學什麼東西稍加點撥就恍然大悟,過目不忘,天生愚鈍的人則是老師無論如何細嚼慢嚥,學生還是一知半解,稀裡糊塗,老師也只能乾著急。

    2.能力差異。有的人接受能力強,理解能力好,學習的新知識能把它很快變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而學習能力差的人,則往往死記硬背,不知變通,雖然也能記住一些,但往往很快忘記。

    3.態度差異。有人也聰明,但學習態度有問題,不知道讀書為何,不把讀書當回事,甚至覺得讀書無用,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而在遊戲、在玩樂、在交友等,這成績能好嗎?

    4.自控差異。有人的意志薄弱,管束不了自己,上課講小話,玩小動作,上甲課做乙事,等等,這學習成績自然比不上那些上課專心、作業認真的自控能力強的人的。

    5.方法差異。很多同學讀書上課是很認真,作業也一絲不苟,但就是腦子不開竅一樣,什麼事情都要慢半拍,做個題目 半天想不起要從哪裡開始,這就是方法問題,得學,得練,熟能生巧才行。

    6.認真細緻。細緻認真的人,做事往往有條不紊,筆記詳細,作業整潔,思維邏輯性強,起碼不會出現考試漏題、或者越簡單越出錯等情況。

    7.外圍因素。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意外情況、不法侵害等等都可能造成思想波動,心思不在學習上,自然成績波動或者退步落後。

    8、......

    綜上所述,學習成績不好原因很多,不一定都是不努力,我們只需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就好。

  • 4 # 風凌杉

    第一,不努力,不認真,把學習看得很累,不去努力,得過且過。

    第二,學習習慣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學習不能持之以恆,有時心情好就學習,心情不好就不學,把學習與否與情緒連線,受情緒影響,

    第四,環境影響,想學習沒有學習氛圍。受到外界的影響,不能專注的學習

    第五,自身方面,沒有夢想,學習不是發自內心,認為學習無用,學習是受家長老師逼迫的,對學習沒有興趣,得過且過混日子。

    下面再分析一下努力,學習的努力分為真努力和假努力。

    有的孩子,特別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很是乖順。在老師和家長的眼裡就是個努力刻苦的孩子,但是孩子成績就是提不上去。你仔細觀察這類孩子,他們的努力大多數時候是假努力。學習效率不高,思想總是溜號,做事還拖沓。把學習當作不去幹其他事情的藉口。但是也沒有好好學習。這類孩子就是假努力。比如說,下課了,同學們都去玩了,叫他也出去玩,孩子會說,我再學一會兒,這還沒有弄懂,等等這類話。表面看,孩子把玩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實際上他的學習效率很低,還不如不學。再比如,媽媽想讓孩子幫忙做一下家務,一看孩子在學習,就不叫他了。殊不知,孩子正以學習為幌子,思想卻天馬行空呢。這些現象都是偽學習,孩子成績不可能好。

  • 5 # 小舒沒有心

    當然不是

    難道你們以前上學的時候沒有見過白學公主嗎?

    就是那種上課積極做筆記,兩斤的書有一斤半的筆記。

    他們上課認真,課後努力,但成績就是不上不下。

    你問我說明什麼?

    當然是方法不對啊!

    你以為我會說他腦子不好麼?

    其實只要是正常的孩子智商都是沒問題的。而且學習這件事情,大部分人的努力其實還不足以到要拼智商的程度。

    根據我多年的學習經驗,大部分作業的解答都是有套路的。

    比如數學證明題,第一步,把題目和圖形裡面的所有已知條件列出來;第二步,把所有條件裡面能扯上關係的定理找到;第三步,去套問題。這樣做,百分之八十的題目都能做出來,如果你做不出來,不是定理背不熟,就是平常做太少。

    為什麼那些學霸會說題目做來做去都一樣,沒什麼意思;為什麼老師會說習題冊不用都買,就買一兩本就夠了。

    就是因為題目的型別都是一樣的噻。出題老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課本上總共就那麼點東西,還能給你翻出花來咋的。

    所以啊,孩子成績不好,若不是沒有好好學,那就是學習方法不到位。

    作為家長,第一時間不是去懷疑孩子是不是不努力,而且真正地去關心他的狀態。

    是對學習沒興趣啊,還是單純的叛逆啊,或者是太貪玩了呀,又或者是不知道學習方法呀!

    要對症下藥,問題才能得以解決,不然的話,矛盾只會越來越大。

  • 6 # 周學文老師

    學習方法不當。主要表現為課前不主動預習。上課不善於聽課,一知半解,不善於記錄筆記,不主動思考提問。對新知不善於複習鞏固等。學習習慣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績好壞的關鍵。部分孩子的學習習慣差,如學習拖拉,完成作業質量差。學習缺乏持久力,一曝十寒。有玩遊戲、進網咖等惡習。厭學情緒濃等......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疏於管理是孩子成績不好的重要因素,如對孩子溺愛,放任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父母外出,親情缺失,孩子學習無人管理等。

    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要多措並舉。

    學會聽課,交流思考。

    學習要提高,聽課很重要。課前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預習,理清知識的脈絡,帶著目標有針對性地聽課。對於課堂的重要知識點,學會記錄筆記,便於課後複習鞏固。

    學會思考交流,培養孩子學習能力。學習遇到困難,我們要鼓勵孩子多多思考,並且與同學多交流探討,學會與同學互動,在思考中進步,在交流中提升。

    學會記憶,合理用腦。

    各學科具有緊密聯絡性,各知識點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製作知識框架的結構圖,整合知識點,便於孩子記憶理解。

    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合理安排學習,多閱讀課外讀物,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記憶背誦。注意高效學習方法,避免重複機械性的題海戰術。

    學會總結,慎重反思。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每次考試檢測,家長要讓孩子總結考試不足,找出失敗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

    家長要有意識地養成孩子反思的習慣,讓他們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並自我反省改正。

    關愛孩子,溫情教育。

    人生浩瀚如海,學習只是其中的一朵小小浪花而已,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快樂成長。

    減輕孩子負擔。別過多地給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讓孩子從沉重的學業中得到解脫。

    養魚貴在養水,養花貴在養土,教育貴在溫暖人心。孩子是在賞識、誇張、表揚中成長起來的,我們要多給孩子信任,多給孩子尊重,多給孩子理解,多給孩子寬容。

    教育和學習並不是孩子的一切,無論考試成績差還是好,我們都要理智地對待,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家長和老師要給予關心和理解,體貼和幫助。用科學的方法充實孩子的生活,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到快樂與滿足。

  • 7 # 學子成長計劃

    我們常說條條大道通羅馬,成功的了路徑並不是一條。題主的這個問題,是切斷了兩者的辯證關係,學習成績和努力不是正比關係:學習好就是努力了,學習不好就是不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就就好,但不努力,成績一定不會好;成績不好不一定是沒努力,但成績好,一定是下過苦功夫。

    成績不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從家庭因素上分析:

    1、家庭學習氛圍不濃厚,養成了懶散的習慣:

    小學時,父母因為常年在外打工,家裡就只有我和哥哥兩個人,哥哥呢,因為不想讀書,輟學在家:一是反思自己,二是想未來要幹嘛。每次回到家,哥哥就在玩遊戲、看電視,無奈自己只有“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一心二用。那時的我,據父母說,成績一塌糊塗,一年級考了好幾次零分。

    我也不敢說,畢竟一年級的事情,我早已忘得乾乾淨淨。不過依稀記得,到了五六年級,我的成績才開始突飛猛進,一躍成了全班第三,深受班主任的喜愛和器重,更是被班主任直接舉薦去了父母和我都喜愛的中學。

    為什麼成績突飛猛進?是因為五年級的時候,正直非典,外公突然離世,母親回家守孝,之後便沒有出去,照顧我的學習,給了我好的學習環境。正是因為母親的督導,學習才有了明顯進步。

    我之前帶的五年級小孩,經常會找我哭訴:說在家裡做作業太煩了,每天都要被母親“嘮叨”,都快受不了了,寧願在學校呆著,也不想回家寫作業。

    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我們不同,小時候的我們當著父母的面,即使有怨都不敢說,甚至都不會認為那是“不滿”的怨氣,覺得都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孩子,很有“主見”,父母稍微說兩句,就覺得太煩了,受不了。

    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一旦認為父母言行“不正”,就會產生“叛逆心”,和父母對著來,只要讓父母不開心,孩子就高興了。這樣的狀況,確實很難在學習上有所提升。

    第二、從自身上找原因:

    1、沒有正確認識都自己有多大能量:

    學習也得認清自己有多大的能量,不要好高騖遠。比如,這一次英語只考了40分,你就給自己定下目標,下一次必須考120分,如果下次考試沒有達到,多次之後,就會慢慢氣餒:反正有目標也做不到,乾脆放棄吧。

    我之前帶過一個孩子,家裡人經常把她和其他優秀孩子比較,孩子也養成了這樣的意識,每次考試看到自己70分上下,別人90分上下,就認為自己太差。後來,我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觀念:只要自己在每一次考試有了進步,那你就是成功的,不要和別人比,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

    很慶幸,這個孩子聽進去,每一次有了進步,就會興高采烈,成績也逐漸穩步上升。

    我一直給孩子們強調:學習和玩樂是兩碼事,學好了,你才能在玩的時候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玩好了,你才能靜下心認真學習。所以,無論是學習和玩樂,要分開,先把每天的任務都做完、做好,再去痛痛快快玩。

    記得曾經帶過一個小孩,做作業的時候,就會有她的好朋友在門口等他去玩兒,孩子呢,做作業就靜不下心,胡亂塗鴉。每一次考試都只能在70分上下,每一次玩都會被父母責問:字沒寫好,還好意思去玩兒。孩子玩兒也沒玩好,作業也做得糟糕。

    3、矛盾時,“享樂”總是佔上風:

    我讀初高中的時候,總是有這樣的矛盾:是先做作業呢,還是先看電視。後來一想,作業隨時可以做,電視節目今天過了就看不到了,於是果斷丟下作業,專心地看電視了。

    矛盾心理,是比較常見的,關鍵是要懂得分清輕重和先後順序,如果做不到,就很容易被“誘惑”,迷失自我。

    第三、從周遭環境上找因果:

    1、朋友都不熱愛學習,你不想不合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常都會說到著一句話。但確實如此,如果朋友都愛學習,每天都去圖書館看書,你是不是會被感染呢?

    館長經常請我們去咖啡館,一來是因為剛開,需要人氣吸引學生;二來確實也是一個看書的好地方,所以在館長的帶領下,我們總會去咖啡館看書,不然在安靜的環境下,不看書,只講話,周圍人都會不滿的。

    2、相比於學習,周遭其他“遊戲”更吸引你:

    上高中時,風靡一時的CF(穿越火線)和DNF(地下城與勇士)讓我們瘋狂到會逃課去玩。其實那時候學習也比較緊張,但是相較於遊戲,學習早可以拋諸腦後,何況還有一群“好朋友”一起去玩兒呢?

    學習是枯燥的,遊戲確實“鮮活有趣”的,如果你痴迷遊戲,學習於你而言,不過就是過眼雲煙了。

    同學、老師應該怎麼幫助“成績不好”的人。

    第一、自信是基石,幫助他們找出“優越感”:

    為什麼成績差之後,大部分孩子會越來也差,少部分孩子會逆襲?因為成績差,讓大部分孩子失去了自信,認為自己根本不能在學習上有所成績,所以會破罐子破摔,希望早點畢業,找工作賺錢。

    只是很多事情是沒有回頭路的,只有經歷過痛苦才知道學習的好處,才會醒悟要好好學習。我這位高中同學是幸運的,及時找回了自我。

    怎麼幫助他們找到“優越感”呢?(1)認清社會的現實,如果孩子不想學習,暑假可安排他們去打工兩個月,體會賺錢的不易(工作讓孩子自己去找,家長密切關注安全即可);(2)每個人都是有長處的,通過自省和引導,讓他們找出自己的優點;(3)給他們一個“優勢”展現的舞臺,比如擅長畫畫,鼓勵他們學習畫畫參加比賽;比如擅長交流,可鼓勵他們加入學生會(大學裡,拉贊助就需要口才)。

    第二、信念是助推器,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一個的努力,離不開對生活的追求,這就好像為什麼外賣員要風裡來雨裡去,因為他們需要掙錢過更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努力,那學生呢?為了什麼而努力呢?有追求的學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沒追求的學生,迷茫無助,缺乏“上進”。

    怎麼激發他們的“上進心”?(1)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比如讓他們擔任班級要職,激發他們的責任感;(2)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比如加入班級競爭制度,輸了的班級,要幫助贏的班級打掃衛生或簡單按摩三分鐘。

    放棄是一個多麼沉重又無奈的詞語,相信在學習上,很多人都不想放棄,但努力多次都無寸進,就只能無奈“放棄”。一個班級就應該有“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學習應該互幫互助。

    具體辦法:(1)本著自願原則,優差生互幫:日本的學子有一個很好的習慣,會無償分享自己的筆記,相互學習;(2)班級可舉辦“打氣班會”,互相準備鼓勵的話,對班上的同學加以鼓勁。

    第四、畫餅分塊,幫助他們設計“規劃圖”

    成績好的同學,大多是對自己有要求,同時也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和具體實施步驟。成績差的孩子呢,也多是對未來充滿恐懼和迷茫,不知道未來該做什麼。

    成績不好的人應該如何自救?

    第一、阿Q精神,每天對著鏡子鼓勵,提升自信心:

    我們永遠不可能喚醒一直裝睡的人,學習如果不能自我鼓勵,激發自己的內在動力,別人再怎麼拉,也不能把陷入泥潭的你拉起來。所以,在別人幫助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自救,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第二、目標確立法,不要鏡花水月,抓得住的才是自己的:

    畢業之後,我總是給自己定目標,下個月一定要開十單,一個單子能掙800提成,十個單子就能掙8000。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不要把目標定太高,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在學習上,如果自己“懶癌”比較嚴重,那就不要讓自己每天堅持看三小時,能看10分鐘的書就已經是巨大的跨越了。

    所以,要認清自己,把目標具體化、可實現化。比如每天掌握一個知識點、背一篇課文;三天記一個朝代的歷史,背一個單元的政治知識等等。目標跟隨自己的情況而定,不要太高。我目前給自己的目標:兩天背一首詩、看一個小故事、讀半小時的心理學知識、背一個《菜根譚》的知識點……

    第三、你的軟肋是什麼?看得見的“收益”才能使你堅持:

    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看不到自己是在進步,就會使你懈怠、消極。要細心發現自己每天的進步在哪兒,有進步才能使你有動力去堅持。

    小學的孩子,家長就需要多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多鼓勵、多支援。而對於初高中的孩子,大多會有逆反心理,家長就儘量少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多利用外力,比如學校老師和孩子身邊的朋友,對孩子做正向的鼓舞。

  • 8 # 夜色清風悠自在

    學習成績不好不一定就是不努力,可能說有時候我們的方式方法出現問題,學習效率低,成績也會上不去,記得有一次拓展訓練時老師講了一個故事,說一隻螞蟻有一天出門覓食,結果發現了一大粒米,螞蟻特別的高興,扛起大米就走,結果由於米粒太大,螞蟻扛著大米邊走邊找平坦的路走,遇到坎坷就繞過去,走了一天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起點,老師說這給我什麼啟示呢?當時大家都想不明白,後來老師說首先我們一定要給我自己清楚的定位,為自己設立目標,這圖中不管有多少困難都要克服,最終我們一定會到達終點,取得成功,有時候我們努力了卻沒有取得好的成績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提煉方法,看看我們的方式方法是不是符合我們,而且要看我們選擇的方向對不對,如果說方向反了只會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遠,但不管如何我們都不能停止前進的步伐,要永遠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 9 # 凱風輕吟

    這個問題太主觀,好成績的標準是什麼,班級前三名、年級前十名或者區域聯考中有排名,都只是個體和所處群體的相對比較。而一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並不僅僅獨立於他自己個體的主觀意願,還涉及到家庭父母引導激勵方式和各科目老師教學方法的問題。

    如果父母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天賦的眼睛,會引導孩子在自己的優勢區發展長板,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所謂的努力補短板、使孩子發展均衡的結果,可能是平庸的普通人,更有甚者毀掉孩子內心求知的火種。

    這樣的父母畢竟是少數,於是大家寄希望於學校老師。可是學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適應工業化社會的執行者,老師們的教研方向趨向於大部分孩子成績差不多,少量尖子生重點培養。

    小學到初中階段,我們在語文和數學的學習方式是老師教、我們坐在下面聽,聽不懂的就死記硬背,沒人會質疑老師教的方式和內容是否正確。但是學前到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卻是以興趣引導為主,如果有年級或班級整體呈現出死記硬背的情況,我們就可以認定是英語老師的方法問題,做為學生的孩子卻認為是自己沒學好,也許不過是你的學習型別不一樣而已。

    我們發現,大部分老師都喜歡聽話照做的學生,而這些學生成績一般也不錯,我們可以把他們稱為知識型,他們的特點是和老師的連結比較緊密,老師對他們表現關注就會樂於學習相關知識,但是缺點是融匯貫通的能力稍弱(當然也要結合孩子的其他能力來看。)

    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實踐型的,也許不那麼認真聽講,但下課後從作業和習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原則》的作者瑞達理歐就是這種。這些孩子的缺點可能是老師要求的死記硬背的東西背不下來,像文學常識、公式定理等。

    還有一些孩子是興趣型的,有好奇心、感興趣就學學,不好玩就不學。這樣的孩子也分兩種,一種是真有能力,知識底子足夠好,學習全憑心情;一種是從小基礎沒打牢,學啥都不會,只好挑自己感興趣又能懂的學。

    說到小時候的基礎,語文是親子閱讀,數學是數感和空間想象,這些都是孩子幼兒園時期家長該注意引導培養的。

    另外,家庭親子關係特別好,父母尊重孩子做為人的權利,和孩子之間感情、溝通都特別順暢,孩子學習成績和各方面能力都不差,因為一個孩子如果內心被各種情緒包裹,他就沒有能量去學習了。

  • 10 # 潘鄭學習法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不管到什麼時候,都有高學歷和低學歷的兩種人,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兩者的學歷都在增長而已,不難發現,以前很少的大學生現在遍地都是。時代的進步,說明了學習越來越重要。

    但是學習不好,並不一定代表了沒有出路,相信你也和我一樣從小時候就聽說過有人不學習一樣過得很好,不管是老師還是朋友,或許都曾這樣說過。但是這真的只是極少數,學習真的是社會上比較容易的任務了。這個都幹不好,其他的肯定更加困難了。

    我舉幾個例子吧。第一個是我的哥哥,他是在高二時就不想學習了,不想考大學,所以最後只混到了高中畢業證。之後出去闖蕩一段時間後,發現十分艱難,他向我姨夫說,他想學些東西了。之後,也是未能有個非常好的工作吧。他是我見過非常有毅力有能力的人了,卻時常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現在結了婚,幹著那份,工資不高也不低的工作……第二個例子,是我身邊的倆位朋友他們兩個連高中都沒好好上,一個混到了高中畢業證,憑著從小學到大的畫畫能力,藝術生的身份考進了一個分數也不低的大專學校。另一個,就比較坎坷了,直接放棄高中去了職業學校,現在或許還在上海實習?實習還是幹什麼我也不太清楚吧。雖然他們現在過的並不非常好,但我覺得他們應該也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了。其中第一個,高中就出去打工,乾的非常不錯,甚至老闆願意把分店給他,但是呢他放棄了固定的工資,而是選擇繼續學習,他說,再闖一闖吧,其他的,不多想了。第二位在上海實習的同學,則是異常艱苦,每天89點起床,幹到夜裡11點,工資在上海絕對算是低的了,天天這麼苦這麼累,我想換我的話早就受不了了吧。他前兩天還跟我們幾個說,想要轉行,說的非常認真,認真到讓正在陪女朋友的我都愣了一下。我沒法給他提什麼建議,畢竟我一個普通大學生沒有任何社會經驗,我只能說一句,行行出狀元。

    或許在我看來,學習,就是讓我們多在溫室中成長的時間變多一些,讓我們踏入社會前擁有更多的能力更多的頭腦吧。即使只有這兩點,也足夠了不是嗎,你願意和我的那兩位朋友一樣嗎,你有他們那麼能吃苦,或者說,你覺得你一定不會像第二位朋友那樣,多年以後覺得以前的選擇出了問題,想要重新來過嗎。如果你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能規劃好不學習踏入社會的一切,你會學習不好嗎。不是我看不起你,真的只是天才太少了,面對未來,你敢賭嗎。

    為了未來,你真的應該好好選擇,上學,永遠比在不該踏入社會的時候踏入社會好太多。或許你覺得你成績不好也沒辦法提升,但是你依然應該想方設法提升你的成績。至於踏入社會這件事,讓你的父母給你想,你的選擇絕不會比你父母選的好,你能做什麼呢。你能做的,就是儘量再提升一下成績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擇央企、外企、私企10年後的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