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唐書·列傳·卷八》記載,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四位皇帝尤其是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①誅殺二張,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
武則天晚年召回廬陵王李顯並確定為繼承人,同時開始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及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掌握權力。隨著二張與太平公主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公元705年(神龍元年)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藉口麟臺監張易之、司僕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因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李顯對太平公主特別倚重,曾特地下詔免太平公主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
②清除韋氏黨羽,擁立唐睿宗李旦復位
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李顯,跟著打破韋后與皇族之間平衡。公元710年(景龍四年)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參與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唐睿宗李旦復位。太平公主因功晉封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唐睿宗李旦復位後,太平公主權勢地位更加顯赫重要;李旦經常與之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甚至有時會派宰相到太平公主家中徵求朝政意見;每逢宰相們奏事,李旦都要讓先詢問太平公主、李隆基後才表示同意。太平公主權勢甚至超越皇帝李旦,其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21歲的李隆基親眼目睹了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讓位於中宗李顯。
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從潞州回到京師長安,開始暗中聚結力量,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培養勢力;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李顯,企圖學習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密謀策劃發動政變,清除韋氏黨羽,李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隨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太平公主恃擁立之功經常干預政事,懾於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參政,產生了另易太子想法;李隆基作為經歷政治鬥爭而倖存的人,對權利極度渴望,亦想踢開太平公主絆腳石;唐睿宗李顯最初總在妹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之間尋求平衡,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鬥爭砝碼開始傾向於李隆基。
景雲三年(712年),李旦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加劇,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先發制人,誅殺殆盡太平公主黨羽,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死罪,李隆基拒絕並賜死太平公主家中。
自此,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
據《新唐書·列傳·卷八》記載,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四位皇帝尤其是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太平公主的兩度立功①誅殺二張,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
武則天晚年召回廬陵王李顯並確定為繼承人,同時開始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及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掌握權力。隨著二張與太平公主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公元705年(神龍元年)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藉口麟臺監張易之、司僕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因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李顯對太平公主特別倚重,曾特地下詔免太平公主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
②清除韋氏黨羽,擁立唐睿宗李旦復位
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李顯,跟著打破韋后與皇族之間平衡。公元710年(景龍四年)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參與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唐睿宗李旦復位。太平公主因功晉封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唐睿宗李旦復位後,太平公主權勢地位更加顯赫重要;李旦經常與之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甚至有時會派宰相到太平公主家中徵求朝政意見;每逢宰相們奏事,李旦都要讓先詢問太平公主、李隆基後才表示同意。太平公主權勢甚至超越皇帝李旦,其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
太平公主與侄子李隆基決裂公元705年(神龍元年)21歲的李隆基親眼目睹了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讓位於中宗李顯。
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從潞州回到京師長安,開始暗中聚結力量,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培養勢力;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李顯,企圖學習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密謀策劃發動政變,清除韋氏黨羽,李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隨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太平公主恃擁立之功經常干預政事,懾於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參政,產生了另易太子想法;李隆基作為經歷政治鬥爭而倖存的人,對權利極度渴望,亦想踢開太平公主絆腳石;唐睿宗李顯最初總在妹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之間尋求平衡,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鬥爭砝碼開始傾向於李隆基。
景雲三年(712年),李旦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加劇,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先發制人,誅殺殆盡太平公主黨羽,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死罪,李隆基拒絕並賜死太平公主家中。
自此,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