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話題始終無準確定論,善惡因果輪迴,不敢妄自定義?
11
回覆列表
  • 1 # 大諾

    《三字經》裡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它的意思是:每個人生命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實際上,人剛出生,思想還未形成,什麼都才開始學習,學習吃飯,學習走路,學習對錯,學習一切的一切。

    如果人之初,性本惡的話,那就是出生時,什麼都懂了,這不符合規律,難道他,她投胎時沒喝孟婆湯,帶記憶投胎?!

    人之初,實際就是白紙一張,你可以描繪許多東西,你寫美好的就是善的,你寫醜陋的就是惡的,所以人之初,看你怎麼教育。

  • 2 # 太宸源龍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人之初,性本無善惡。這些觀點都對。

    善惡是相對比較來說,沒有固定的分界線和定義。人之初,只有簡單的思維,怎麼會有善惡之分。

    同樣一個行為,一部分人看是善,另外一部分人看是惡。比如夫妻吵架各說各理,清官也不好斷家務事,分不清對錯嘛。

    同樣一個法律條文,在國內試用在國外卻不一定試用。比如一夫一妻。

    當一個人過世之後,世人對他的評價也是有善有惡。

    一杯水,沒有善惡,周圍的環境好水質就會好;如果周圍環境嘈雜、髒亂,那麼水很快就會變質。

    一個嬰兒,打人一下,這個行為是沒對錯的。他只是在探索這個世界,為什麼要給他加個善惡。如果非得加善惡的話,善也對、惡也對。嬰兒沒善惡,他的善惡要看我們用善的眼光去看待他還是用惡的眼光去看待他。

  • 3 # 勤為己

    人性本來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這是中國哲學中爭論最激烈的問題之一。

    在繼承和發展孔子思想的過程中,孟子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學說。孟子的“性善論”只說“性善”,到了南宋,朱熹才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說:“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他認為人天生就具有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就像水天生是要往低處流一樣。

    “性惡論”是荀子最著名的學說。《荀子·性惡》中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裡的“性”是指與生俱來、自然而成的。“偽”是“人為”的意思,即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後天人為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孟子的學說其實也認為人性內除了有種種善的成分,也還有些其它成分。這些其它成分本身無所謂善惡,如果不適當控制,就會通向惡。這些其它成分就像動物的本能,不應當認為是“人”性部分。

    荀子在他的人性論中也肯定,人性除了惡,同時還有智慧和能力,可以使人向善。我們應該全方位地領會荀子的思想,其實他的總論點是:凡是善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人努力的產物。而價值來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創造。

    一直以來,凡提出不同觀點的人,都企圖努力自圓其說,但往往卻在不知不覺中與對方有了交集。梁啟超先生對人性善惡論就做過這樣的總結:孟子的“性善論”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惡論”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

    我們不必執著於人性本善還是惡,它們就是一家人,只不過殊途同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選擇一個人永遠陪在你身邊你會選擇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