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儒、釋、道“與“釋、道、儒”排序不同,見界差異極大,會有哪些不同的觀點呢?
6
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63223636

    儒孔子學說,釋佛教學說,道教老子論,應該是這樣排的,如果你不認識字,沒有文化,怎樣排無所謂,個人信仰不同吧,

  • 2 # 佈施得財運

    有的人說,年輕的時候要學儒,老年的時候要學道,人生快走到盡頭的時候要學釋!這是一般的排序,黃泉路上無老少,儒釋道一起學,不用分先後。

  • 3 # 東華禪

    “儒釋道”本是一家,幹嘛非得排個先後順序呢。孰好孰壞,孰高孰低,都是人的分別、執著在作怪。其實“儒釋道”三家最終極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人的面孔千差萬別,但內在的自性是一樣的。我們的自性無形無相,都是圓滿的,都是佛,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有無窮的力量,都是無限光明的。我們的佛性是靠肉身這個載體來到娑婆世界。為什麼要來娑婆世界呢?因為要來淨化、加持和改變娑婆世界,同時也是為了完善自己,把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喚醒,一起回到源頭,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娑婆世界是一個物質的世界,自性需要一個物質的載體才能與娑婆世界對接,從而更好地發揮她的力量,因此我們才有一個四大假合的身體。

    我們的身心是一體的,但又是可以分離的,透過身體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到我們的心。能降伏身體就意味著能降伏心,要看我們在心理上降伏了多少,就看我們對身體管住了多少。管住了身體就管住了心,管住了心也就管住了身體。心是萬物之主。佛教把這個心叫做本來面目,也叫做自性、真如、如來等等,道教把祂叫做道,儒家稱祂為良知。真人、聖人、佛指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宇宙最高的力量,只要你與這個力量融為一體,你也可以成為真人、聖人、佛。

    但是後人都把真人、聖人、佛認定為某一個人。因為某個人修煉成功了,成了佛,成了真人,成了聖人,後人就給他貼了標籤,下了定義,說真人就是他,聖人就是他,佛就是他。其實真人、聖人、佛是宇宙的一種非常高的、極其精微的振動頻率,它蘊含了無限的愛、無限的智慧、無限的光明與無限的力量,修行就是要達到這個振動頻率,與這個力量融為一體。當我們的身心放鬆之後,就和這個力量接通,與祂融為一體了,這時候我們就是佛、就是真人、就是聖人了。你不要認為佛、真人、聖人是專指某一個人,你也可能成為佛、聖人和真人。

    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把散亂的心召回來,安住在當下。方法不是道,它是進入道的方法和技巧,是工具。當你用一個法門修到某個階段,比如修到第九十九步時,你就什麼都不是了,你身上所有的標籤都撕掉了,因為你無我了嘛。只有當你無我了,你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你才可能成為什麼,才可能成為聖人、真人、佛菩薩。如果你有所是,說明你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籤,你就失去了九十九種的可能性。

    就像一團面,它沒有一個具體的形狀,看起來什麼都不像,但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一種形狀,比如動物、人、器具等等。一旦你把它定型成某種器物、某個人或者某尊神之後,它就很難改變了。如果你不給它定型,它就什麼都不是,但也可能什麼都是,你把它捏成什麼,它就是什麼。一個無我的人也是如此。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腸絞痛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