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祁山73692983

    大洋在民國時期每個地區都不一樣,以陝西省寶雞為例。一塊大洋兌換銅版80_100枚,一個工人一個月3塊大洋,一碗麵皮一個銅版。下鄉時村民講,那時在農村20塊大洋可取個媳婦。現在大洋(大頭)的市價在800至900元之間。

  • 2 # 小開收藏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都很少用現金了,有時候有可能一禮拜包裡都沒有一塊錢,那麼在百年錢的民國,一塊大洋就是非常多的了,對於大洋、顧名思義、一般都是指“袁大頭”,而袁大頭作為民國主流貨幣之一,鑄造量很大,直到袁世凱去世之後,仍然不停的在鑄造,袁大頭共四個年份鑄造,分別是:民國三年、民國八年.九年、十年,但版本最多的還屬三年造。

    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可以買8斤肉,一斤大概1角2分左右。一塊大洋拿去買棉布,可以買10尺棉布,一市尺在一角錢。白糖一斤6分,油貴一些,一斤8分。那時候的鹽最便宜,一斤2分不到。也就是說,一塊大洋摺合人民幣大概就是45元。

    下面一起來看看部分袁大頭的市場行情價值: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正面左上部分內齒缺失,甚少見,

    成交價:4370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三角“圓”版,

    估價:1000-2000

    成交價:5520

    民國八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缺口“造”版,

    估價:2000-3000

    成交價:9775民國八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牛“造”版,通體彩色包漿,

    估價:1000-2000

    成交價:12650

    民國九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中發版,通體彩色包漿,氧化均勻,完全未使用品

    估價:5000-8000

    成交價:17250民國九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精發版,

    估價:2000-3000

    成交價:7475

    民國十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銀光亮麗,狀態極佳,

    估價:4000-6000

    成交價:11500民國十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一枚,豎點“年”版,較少見,幣面打有流通戳記,

    估價:1000-2000

    成交價:4600

  • 3 # 丁德忠1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現在值300至600無。

    大洋就是銀元。普通的就是大小頭,大頭袁世凱頭像,小頭將介石頭像。

    社會存世量大,普通家裡都有收藏。

  • 4 # 大明湖畔孫先森

    大洋分很多種類,發行量最大的屬袁大頭,也有龍洋,孫小頭等等,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兌換十文銅版100枚,當時一線工人(等於現國企)一個月3塊大洋,一碗麵皮一個銅版。現在大洋(大頭)的市價在通貨價800起之間。大體算當初的大洋一枚的價值等於2000元左右的價格,當然了由於每個時期物和地域價水平不一樣所以換算有所差別!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見諒!

  • 5 # 八閩匯泉

    20世紀前半期,中國一塊銀圓(或國幣)的實際購買力如何呢?我們可以參考歷史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來

    計算。但一方面,物價隨年月的變遷而變遷,另一方面,物價又隨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描述。

    當時銀圓的購買力如何呢?參考歷史上生活必需品及日常飲食的物價計算,得到如下參照值——

    以大米、豬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場的價格為例:

    1872年上白米為每舊石(音擔)2.7銀圓,計算大米的容量單位1舊石=10鬥=160舊斤=177.7市斤(許多人

    通常誤認為1石=100市斤是搞錯了),就是說當時每斤上白米價格為1.5分銀圓。這時期1塊銀圓摺合1995年人

    民幣100多元。

    1901年米價為每舊石4銀圓,也就是每斤2.2分錢。這時期的1塊銀圓大約摺合1995年人民幣70元。

    1911—1919年米價恆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圓可以買30斤上等大米;豬肉每

    斤平均1角2分至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棉布每市尺1角錢,1銀圓可以買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錢,

    植物油每斤7— 9分錢;食鹽每斤1— 2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1995年人民幣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9.5銀圓,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8斤大

    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4分至1角5分錢,1銀圓可以買7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2分至1角4分錢,1銀圓可以買

    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錢,植物油每斤1角5分錢,食鹽每斤2—3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1995年人民幣35—40元。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10.2銀圓,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錢;或者說,1銀圓可以買16斤大米;

    豬肉每斤大約2角至2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4—5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5分至1角8分錢,1銀圓可以買6尺

    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錢,植物油每斤2角錢,食鹽每斤3—5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1995年人民

    幣30—35元。

    當時上海的物價比北京(1928年以後稱為北平)高出大約10%~20%,一般來說,南方的物價比北方高些,城市的

    物價更比鄉鎮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塊銀圓(大洋)可以請一頓“涮羊肉”;在上海,一塊銀圓(洋鈿)可以請客兩份西菜套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最不想見到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