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之初寶寶育兒

    讀後感: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讀了《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關羽、劉備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覺得我們現在任與人之間應該遵守承諾,決不可以不做到答應別人的事。

    隨著我們日漸長大,有時也總會答應朋友的事,但我們總會不放在心上,只覺得這是朋友的事,耽誤一下沒關係。其實當你對朋友說:“對不起,我忘了。”的時候,朋友心中不僅僅著急,更有氣憤,很有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的確沒有同年同月同日死,或許你會認為他們不遵守諾言,但他們是為了蜀國的事業著想,所以才有了“違約”,我們與他們不同,不再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完成“我包了”等一些自己找來的任務。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了我們的友誼能更深,為了朋友永遠是朋友,我們一定要把答應朋友的事認真完成,只有這樣,我們朋友間的友情才可以更深

    讀了《三國演義》第二回,我更看到了張飛“嫉惡如仇”的一面,他遇著不平的事便拔刀相助,決不留情。當他知道督郵對老百姓很殘暴時,他怒鞭督郵以示懲罰,不是劉備出來勸阻,早就把他打死了。和《水滸傳》中的李逵一樣,痛恨奸臣、貪官汙吏,是一個具有叛逆性格的草莽英雄形象。

    我們不業應該向張飛學習嗎?學習他的嫉惡如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或許我們不能在小偷搶錢包時阻止小偷,也不能和小偷展開搏鬥,但能在高年級同學欺負低年級同學時主持公道,或去向老師彙報。這儘管不能算大事,但也算見義勇為。

    張飛的優點不僅僅如此,儘管他很莽撞,民間多稱他為“莽張飛”,但和他的莽撞連在一起的是他知錯就改的性格,在“古城會”中,張飛的知錯就改令每一個人都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做人不夠誠實。張飛對關羽不信任,因為關羽是從曹營來的,以至關羽斬了蔡陽,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沒有忘“桃源結義”的“義”時,張飛蔡悔恨自己的魯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怎麼引導孩子開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