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鮮少老師
-
2 # 使用者腑視教科書
按脈決肯定不靈,找已知病種的患者,細看他們的脈你就學會了,患者是最好的師父。一般一種病看l0一20個就明白了。
-
3 # 遺郷墨客
謝豪友相邀:
脈經學是前人用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後人學習脈診,單靠讀書學習很難學會,最簡單的方法是,透過實踐再去檢視脈經學,同時要檢視相應的病症,並且要根據病症再檢視湯頭歌。
簡單的介紹介紹我的學習方法,給網友們提示,
八四年我串百家門,做木工傢俱,休閒的時候,就以聊天玩笑的形式診脈,晚上看書,一邊脈診,一邊學習藏府辨症,白天閒時間候診的脈,晚上查書對應,同時翻看湯頭歌,查詢治療方案,八六年幹建築木工,白天干活,晚上候脈開方,那時工地上都知道我候脈候的好,有很多工友帶家屬找我候診,我自始至終,沒有收過一分錢,.....為此我也接識了很多四方豪傑,
我不想醫當生,只有好友轉程親自領來的病人,也是為面子而候診,仍然不收費.....。
技能的熟巧,是練出來的,天賦是先天傳授。
-
4 # 凡真堂健康管理師
學習中醫脈證,非一朝一夕之功,圖快是不可能學透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去努力,才能悟到一二。
-
5 # 藍天61355
學習中醫脈證,必須要實踐。如何實踐呢?
一個是理論上的實踐,就是陰陽五行虛實等理論;
二是要靜心,理論對照實踐,從自己身上或者別人身上體會;
三是要靜坐,探究身體的奧秘;
四是要有靈性。
只有經過這樣的訓練,才能學好中醫。
-
6 # 金黃小麥
我的回答是沒有這樣的方法。中醫診斷常用的望聞問切四訣中切其實是最難的一項。中醫診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辯”的過程。透過辯徵確定病症並給與適合的治療方案。可以和他人辯也可以自辯。這個過程在普通人眼中就成了“玄之又玄”的充滿神密色彩的“儀式”。翻遍古今醫案,我們甚至能看遍萬物,釐清萬事。陰陽五行,山川河嶽,斗轉星移,相生相剋……等等均會與人們病徵產生聯絡。並且一時一案,一人一案。這麼“沒譜”的診斷自然成了目前一些八攻訐中醫的理由。
所以,診脈當以象證症,辨象之微末之變切病徵之理後施以藥石,決以針砭。那些弦數浮滑、沉遲虛實的表徵必須得到長期大量實踐的積累和“辯”徵。因為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所以對指端感受理解也不同。這又成了“標準化”的西方醫學詆譭中醫的一大罪狀。因為為同一人診斷,不同的中醫得出的結論及施以的藥石往往千差萬別。殊不知這點正是中醫的魅力所在。診病其實就是問道。
在此提醒提問者,切不可迷信於現下有人推進的診脈圖譜化、格式化的作法。這已經背離了中醫診斷的宗旨。是在以西醫思維方式肢解中醫。造成的結果只有兩個,一是中醫是騙子;二是,中醫是“蒙”醫,是落後的方法。不管是想學習中醫知識,矢志成為一名中醫治病濟世,還是好奇瞭解都要明確,中醫是醫更是道。沒有捷徑,更沒有簡單粗暴的標準答案。
-
7 # 一葉知秋6557521336469
由於時間和篇幅的限制,不能說的太詳細,記住一點,重按有力為實,無力為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方向基本不錯。
-
8 # 中醫男科邱大夫
買一本姚梅齡主編的《臨證脈學十六講》本書貼近臨床,脈證辨證過程精彩。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每年會舉辦脈診班,有講解,實戰操作教學,基本一對一指導,留意報名時間。加上臨床摸脈驗證,反覆操練。最好能背下瀕湖脈學。
-
9 # Tandeqing
懸壺說醫:
脈搏診斷病情,是中醫最難學最難撐握的課題,因為人命關天,必須紮實基礎,
認真學習,深入骨髓撐握脈診技能。
書本知識只是曲譜,會不會彈奏,還得看真功夫,功夫淺薄彈出音調,不左就
右,不高就底,難以和諧,撐握脈診枝術同樣道理。
學習中醫最好拜名醫為師,有可靠技能,有現成名望,不用走彎路,名師出高
徒,沾光不少。但是必須誠實,誠信,否則半途而廢。脈診需要長期實踐經驗。
-
10 # 秋韻
要說快而簡單是不可能的 。脈診是學中醫最難掌握的,除了理論上熟記脈象的形態特徵,主症外,需要跟從有經驗的老中醫在臨床中慢慢學習摸索。要經理論一實踐 一理論 反覆學分多年 才能掌握一定脈診經驗 。
-
11 # 張加林11
這個要簡單的問題不簡單:切脈是中醫四診中很難確認一致.望色有目共睹,聞聽有鼻耳口能知香臭音聲甘苦,問有嘴皆可問荅.天上沒有神仙,地下那有神醫?自古至今過份吹捧搭脈神化,是人們善良美好寄託的祝願!不必批評指責?先說說切脈難處:體表動脈有頸動脈,趺陽即腳背動脈,手撓動脈即腕上常規搭脈的寸關尺.雖前人總結了二十八脈,八危脈,背誦不難,古云:心中了了,指下難明?人有胖瘦肥大,脈有粗細,位有正反如反關脈等,還是醫者的感悟手指觸覺的靈敏度個人誤差不等?如脈率不齊整即心電圖的心律不齊,感觸僵硬是動脈硬化等等.西醫學家肯定早已學習了中醫一整套的醫技知道了利弊,隨著科技的先進運用到醫藥技能上來青出於藍勝於藍了!但醫藥倫理精粹大多數疾病仍不能超越中醫!其他同仁都說得很好,且聽下回分解!
回覆列表
實踐是最快的方式,除了學習理論,應該經常實踐,有機會就去體會不同人的不同脈象,細細體會其中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