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晚秋6280960
-
2 # 浮雲悠思
每個國家有不同政治架構設定,美國國務院主要是外交職能國務卿,僅次於總統、副總統的美國政府官員,但不是政府首腦。防長、財長、商務部長等歸屬總統內閣部長。
-
3 # 安睿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主管外交事務的部門都叫外交部,但是美國主管外交的部門叫做國務院(Department of State),國務院一把手就叫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這和美國的歷史和聯邦政府的演變有關係。
美國獨立戰爭開始時(1775年),對外事務由本傑明·富蘭克林領導的“秘密通訊委員會”負責,實際上就是主要負責與英國和愛爾蘭的聯絡。後來這個委員會改名為外交事務委員會(1777年)。美國聯邦政府(即中央政府)成立於1789年,但是外交部1781年就成立了。聯邦憲法生效後國會通過了“重建外交部法案”,新的外交部不但要處理外交事務,還負責很多內政事務。1789年9月內外分家,外交部改名為國務院,外交部長改稱國務卿,第一任國務卿是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的起草人)。
國務院最初只有7個人。隨著美國逐漸發展壯大,國務院的人越來越多,現在約有近7萬名員工。國務卿下設副國務卿以及其他幾個負責政治、經濟、援助和科技、行政等不同事務的分管國務卿。國務卿主要有兩項工作,一是負責處理外交事務,二是總統的外交事務顧問。
在對外事務方面,美國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構叫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由總統直接領導。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能存在重疊,二者的職能範圍受到總統對外交事務的把控度的影響。如果總統傾向於全面掌握外交事務,國家安全委員會就會更強勢一些,國務院的職能會受到部分侵蝕;有的總統更信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因此就比國務卿的作用大。
杜魯門(1945-1953)和艾森豪威(1953-1961)時期,國務卿很受重視,馬歇爾、艾奇遜、杜勒斯都大名鼎鼎。肯尼迪(1961-1963)上臺後,國務院逐漸開始受到削弱。到了尼克松(1969-1974)時期,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幾乎所有的外交決策都由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辛格做出的,例如對蘇聯的第二階段戰略核談判。我們最熟悉的是基辛格秘密外交(中美關係解凍),當時作為國務卿的羅傑斯毫不知情。1973年,基辛格直接取代羅傑斯出任了國務卿。卡特(1977-1981)任總統後,國務卿的地位有所回升,但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之間仍然時有摩擦,比如布熱津斯基和萬斯就在對蘇政策上意見不和,前者主張強硬,後者主張緩和。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這應該是美國的國家管理體制問題吧。美國實行的是總統負責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他沒有外交部,履行外交職能的是國務卿,也就是國務院,與政府的其他機構沒有隸屬關係,相當於外交部,但比別的國家的外交部在國家機構中的位置要重要一些,這也是美國的外交優先治國方略的體現。國務卿在國際活動中就是個外交部長的職能,但比其他政府部門的首長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