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小八卦

    這麼說吧;因為老一輩人的思想比較保守的,被我們年輕人的想法嚇到了;然後就是要努力的強調禮數和倫理試圖恢復秩序,宋代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迅速,使“重農抑商”的中國社會受到衝擊,與之相連的宗法禮教也受到挑戰.同時,由於宋太祖“重文輕武”,立碑不殺士大夫,讓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思想相對開放的年代.在這種思想界的統一與平衡被打亂的情況下,以程顥、程頤兩兄弟為首開創了“理學”,提出“天者,理也”,將事理推至萬物根源.之後的朱熹繼承併發揚其學說,將“理”解釋為倫理綱常,以扶正社會風氣.

  • 2 # 肥嘟嘟的小不理

    在朱熹的觀點中,天理意味著夫妻和飲食,人慾則是三妻四妾和山珍海味,這一點很多人都清楚。這本身是有哲學理論依據的。

    哲學思想起源

    先秦時期,儒家的天人理論之中,性、情、心三者的體系是百家之中所獨具的,它們不僅僅是人性論,而且涉及到了人的認識論和研究世界的方法論。

    早期人性論裡面,孟子的思想最具體系化,走得是內在之路從而上達天道;荀子的思想也很具體系化,走得是《易傳》和《家語》的外在之路上達天道。所以,孟子的思想近似“性與天道”,荀子的思想近似“夫禮必本於大一”(或太一)。

    楊雄和董仲舒、王充都可以看作是性善惡混說,同時吸收了孟子和荀子的觀點又有所區別,到了韓愈的學生李翱,終於進行了性善情惡的劃分。早先的魏晉玄學時期,則有有情和無情之爭。顯然,情惡基本成了普遍共識。

    天理和人慾的對立,就是為了針對有情和無情之爭。它首先肯定了性的善,這意味著理;其次是人慾和情的來源,為氣;理和氣一起,生成萬物包括人。這樣一來,宋明理學肯定了人本身不可能擺脫惡的一面,即不可能擺脫掉人之情。因為,人之情和慾望也是天地本質的一部分。人所能做的,是漸漸除去過多的慾望,保持合理的慾望,就可以了。

    現實依據

    在古代的社會,哲學思想本身會反過來和政治觀念相輔相成。

    朱熹治過水災,見過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的樣子,也見過群臣歌功頌德而不顧民間疾苦的樣子。在這個時期,他告訴親朋,自己上批評皇帝趙昚和右相王淮的奏摺已經做好了面對危險的準備。

    這樣的情況下,他堅持從天理滅人慾的觀點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統治階級真的是朱門酒肉臭,而民間百姓也真的是路有凍死骨。

    皇帝喜歡佛教,士大夫階層也喜歡佛教,但可悲的是,他們並沒有悲天憫人的心。趙昚可以給自己的父親花一千萬養老,卻只願給朱熹湊三十萬賑災,這遠遠達不到朱熹的百萬預期。

    朝廷的腐敗昏庸,在北宋神宗時期已經體現出來,二程和王安石早期沒有決裂並堅持慶曆新政的變法成果,繼續熙寧變法時,吏治就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困境。所以,朱熹這句話仍舊是針對吏治的問題而發,但是他六次彈劾唐仲友卻沒有效果,才意識到朝廷終於腐敗到極點了,請辭卻又不被准許。譬如朱熹動身的時候,一切東西加起來不過數擔,而唐仲友還鄉的時候,僅僅是衣物行李擔子就數百之多。

    朱熹後來的一大罪,就是違抗皇帝的命令拒不赴任當官,以及藐視朝廷官員邀請他出任地方職務,並辱罵之。可以說,他在腐敗的朝廷中舉步維艱,辭職又不被允許。存天理滅人慾是他當時在奏摺中反覆對趙昚的規勸,以致於趙昚後來極度厭惡朱熹——別的人都在唱讚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只要運動就會大量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