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16256823687

    關於社會老齡化,以及延遲退休的社會性話題,近些年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關於它的討論也是不絕於耳。就健康角度來看,我們更關注的是發生在身體上的衰老程序,更關心多少歲才是真正的衰老。不過,近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年齡劃分標出的新規定,著實讓我們大跌眼鏡!按照其規定,人的一生該分為5個階段,0-17歲是未成年人,而18-65歲則是青年人……網友哭笑道,按這個劃分,你我都能輕易的青春永駐啊,以後祖孫三代青年人,簡直不是夢!

    年齡只是數字,身體上的衰老,我們不能視若不見

    或許世衛組織對年齡的劃分有自己的邏輯思路在,或許它的出爐參考了更多的緯度,如人體素質、平均壽命、社會價值等等。不過,就從身體各項機能角度考慮,年齡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存在。對於發生在身體上實實在在的“退化程序”(即衰老),我們卻不能視若不見。舉個簡單的例子,已經年過60的程式設計師,雖然在年齡劃分上還是青年人,但身體真的還能像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一樣承受高強度的工作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出生那一刻起,衰老就已經伴隨著我們了,出生就意味著死亡,這是個哲學範疇的問題,這裡咱不專業就不做過多的解讀。就健康角度來看,我們的身體自出生開始,各項組織器官、系統開始生長髮育,待到成熟之後,立刻會進入衰老的程序,就像一條拋物線。

    而我們難以精確的計算這條拋物線的頂端,因為每個器官進入衰老的時間不一樣,加上每個人體質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起著加速助推的作用。不過普遍的認為是,25歲是生命的分水嶺,人體在25歲就進入了衰退期。

    當然了,25歲只是一個普遍認同的概念,大家也不要覺得不足25歲,就是身體正年輕。事實上,除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加速作用外(如吸菸、喝酒、熬夜、暴飲暴食等),一些器官的衰老程序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早。比如說我們的大腦、肺、面板等,在20歲之後就已經進入了衰老的程序。過了20歲之後,會發現面板越來越差,學習新知識也會越來越困難,有時走路都會變得氣喘吁吁……

    如果大腦、面板、肺部的衰老我們難以察覺,那麼30歲之後一些器官的衰老,足以使我們大多數人體會深刻!如30歲後,激素水平的變化發囊收縮,頭髮開始出現脫落,白髮開始出現;30歲後,肌肉組織分解的速度大於形成速度,減肥變得困難,面板看起來不再飽滿,平衡感變差;30歲後,聽力也開始下降……

    我們常聽人說,“30歲之前人找病,30歲之後病找人”,年輕時不理解這樣的話,但真過了30歲,才發現青春一旦過去是真的不再來了。記得上學時,不論是玩遊戲還是趕論文,即便通宵達旦,第二天稍微休息後,依然精神滿滿。而如今,熬一次夜,怕是沒有個三兩天是調整不過來,這就是很好的衰老體現。

    面對無法抵抗的自然規律,我們能做的就是活好當下,並儘可能早的開始自己的“抗衰老”計劃,慢慢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清淡飲食、開始關注食物的營養價值、不熬夜、制定規律的運動計劃,定期體檢……這些開始得越早,你的身體也將越早受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五週左右,咳嗽很嚴重對胎兒影響大嗎?